酸梅汤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作用,是消暑最佳饮品。以前夏天总是买酸梅晶,用白开水冲泡,再冰镇一会儿,喝起来酸甜凉爽!今年从医院买来原料:乌梅20g、生山楂20g、玫瑰茄10g、陈皮5g、乌枣25g、生甘草2g。开始自己熬制酸梅汤。方法很简单,先用清水冲洗原料,再用适量的水浸泡一刻钟,然后大火煮开,改成小火再煮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水放多点,熬制的时间长些,味道会更加醇厚浓郁。下面看看每味原料的功效。
乌梅味酸涩、性温。有生津止渴、酸涩收敛、驱蛔止痛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此作用奠定了乌梅君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乌梅果肉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防止夏天汗出太多引起的低钾现象,如倦怠、乏力、嗜睡等。
山楂味酸、甘、微温。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作用。《本草从新》记载:“酸、甘、微温。健脾行气,消食磨积,散瘀化痰”。诸多健脾消食的中成药里都有山楂,如大家熟悉的开胃良方大山楂丸。不过山楂丸不能多吃,《本草求真》记载:山楂消食磨肉,伐胃戕脾。山楂偏于消磨食积,对内有食积引起的食欲不振、便秘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脾胃亏虚引起的纳呆,应以健脾胃为主。山楂不涩不收,乌梅酸涩收敛,两者相得益彰。
陈皮:夏季多湿困脾,食欲不振。陈皮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的效果,不仅能入药,还是一种常见的食品。陈皮,以陈者为贵,所谓“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陈皮有一个很有烟火气的“炮制”方法:将晾干的橘皮用线穿好,吊放在炉灶之上。这样经年累月,橘皮经火气之焙烘,炊烟之熏染,脱去水分,然后干燥收藏。用这种方法加工而成的陈皮,可以长年珍藏,且能芳香浓郁,品质上乘。
乌枣性味甘温,滋补肝肾,润燥生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润心肺等作用。乌枣是鲜枣(红枣)经过油煮、烟熏之后加工制成的,属于鲜枣的干制品;颜色乌黑,因此有“乌枣”之称。如此炮制增强了滋补肝肾的作用。在熬制酸梅汤后,配料中唯有乌枣可以吃,酸甜绵软。
玫瑰茄又叫洛神花,性味酸,凉,归肾经。具有清凉降火,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健脾胃、解酒等功效。注意不是玫瑰花。玫瑰花性味甘、微苦、温,具有理气、行血、调经的作用。两者功效不同。
生甘草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夏日出汗多,耗气伤津,倦怠乏力,生甘草用之当时。且乌梅、山楂等味酸,和味甘的生甘草配合,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所以在选料、水量、火候、熬制的时间等方面都要把握好,熬出的酸梅汤才能色泽浓郁、纯正爽口。
熬制酸梅汤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和身体情况调整原料。如果酸味浓厚,血糖偏高,可以减少乌梅、山楂、玫瑰茄的用量,加太子参,达到益气生津的作用,对缓解糖尿病患者乏力、口干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血糖正常,可用原方放入冰糖一起熬制,煮好后,再用稻香村的糖桂花调味。注意不要放白糖,白糖味道甜腻,容易上火,熬久之后还容易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