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人生变得简单

雨后

凌晨0:30,医院留观区,陪母再次看病。

隔壁拐角处,隐隐约约传来一成年男子哭喊救命,声音忽高忽低,却闻者揪心。

看着医院里熟悉的泛着冷光的白墙,还有四只轱辘吱吱作响的移动病床,我突然想起N年前,陪父亲深夜坐救护车就诊的类似场景。

那一年,父亲72岁,同一家医院,同样的急症室门口,而今,躺在诊疗室病床上的母亲也是72岁。

唯一不同的是,父亲我没能救他回来。

病入膏肓的他,被安排在留观室外姑息治疗,还被同样急诊的病人抢床位被嫌弃,我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不顾形象的回怂对方。那是我可怜的父亲啊,背转身我的眼泪会毫无预防的决堤;

母亲算是幸运的,本身并无大病,虽然老年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不少,但好在她比较听话,一有头疼脑热,立马跟我说去医院看病去。

这次她临睡前突然感觉半脸麻木,头痛,发现及时,完全印证了我初步判断脑梗发作的症状,做了检查情况后大家都稍微安心些。

医生开了住院单,当晚留观输液,次日清晨办入院手续,再做进一步检查和缓解预防措施。

这意味着,母亲要不停输液,我要彻夜不眠。

生命只有一次,好在一切都来得及,留观、住院看似多余,但谁也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带来猝不及防的可怕后果。

在这微凉的夜里,白日喧闹的就医场所,变得安静又可怕。

若无病体缠身,谁愿意在这里煎熬到天亮?

在这里,健康成了奢侈品、惊喜赠品,哪怕豪掷千金都未必能换来鲜活健康的生命。

在这里,有愁容,有悲苦,有哀叹,有眼泪,有呻吟,有死亡的气息……仿佛近在咫尺有恶魔,藏在阴暗的角落里,随时带走奄奄一息最衰弱的那一个。

在这里,我看到最多的是骨瘦如柴的老人,蜷缩在病床的一隅,身上插着粗细不一的管子,头顶的监护仪嘀嘀作响……陪护的子女也是年过半百,脸上露出习以为然的无奈和处变不惊的风霜。

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对衰老、疾病有了更多感性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说,衰老不可避免,疾病也顺理成章,能否在我意识还清晰,还能自我抉择的那个时刻,给生命最后留一点尊严。

可以哭的很小声,可以死的很安详。

如果说,活着已是馈赠,那这一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已是上天的眷顾,那俗世里的患得患失又何足挂齿?努力想要的,不过是身体无恙,心里无事,余生好好的爱自己,过好这一生。

只是,红尘凡世里,多少人远离医院是非之地时,想要的还是很多。

爱而不得,求之不得的东西,仍然会孜孜不倦的索求。

或许,我也是其中之一,毫无悬念。

若把每一次病痛带给自己生活的改变,都当成一次生命重新思考和调整的瞬间,也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失而复得。

写完以上琐碎的文字,已是半夜2点多,医院的长廊里,病痛还有,煎熬依旧,但希望也在,因为我们已经活在新的一天的时光里,比熟睡的人们清醒了好几个小时。

突然不那么困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告别2019,展望2020。写年度总结,吃年夜饭,跨年狂欢...
    天净沙张兴晓阅读 492评论 0 2
  • 这里是肿瘤内科,很多的时候,这里是那些病患者最后的一段路程。 尽管我也是在医院里工作的,但还是不能...
    方鹏1974阅读 430评论 0 1
  • 大嫂阑尾炎住院,等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急匆匆的往医院里赶,医院里永远都是人满为患,家属永远比病人多,床位永远...
    丁_香阅读 1,600评论 65 53
  • 在今年的大年初四,我因为高烧反复不退住进了医院。 人生第一次住院,既忐忑又不安。我默默地观察着这层楼的所有人,不管...
    qixueeee阅读 1,983评论 0 1
  • 乍一看文章的题目,没感觉有什么不妥,每天死在医院里的人不计其数。可是我起这个标题却带着矛盾与讽刺。正常死在医院里的...
    核心弹头阅读 6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