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的科举路:白居易学神,杜牧关系户,杜甫贾岛孟浩然被分流

诗是什么?诗句于诗人而言是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诗人们怀揣梦想,远离家乡,孤身漂在一线城市长安,希望能做官,买房,为国家效力,成为时代的英雄。曾经的他们都年轻,拥有卓绝的诗才,光明的未来仿佛触手可及。确实有赢在起跑线,功名之路一帆风顺的大诗人,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zhěn】、杜牧、刘禹锡、柳宗元、岑参、崔护等。尤其是崔护,双丰收,在京攻读期间还写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位。、

白居易,科举中的技术流,27岁一试即中。他堂弟白敏中更厉害,20来岁中状元,一生顺风顺水,官至宰相。白状元诗文不如白居易,但是书法好,白居易的墓碑就是他写的。

元稹,白居易同科进士,还比白居易小8岁,19岁中进士。

杜牧,名门望族,还没开考,朝中就有20多人帮他打招呼,要不是考官舞弊,状元早被人内定了,就要内定他了。

下面这几位,我认为只能叫稍加磨砺,他们却感觉怀才不遇,有李商隐、杨炯、韩愈。

李商隐,25岁进士及第,此前多次落榜,写诗骂考官“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感。

杨炯,初唐四杰,10岁应弟子举(选拔弟子的考试,屏蔽平民)及第,举神童,11岁待制弘文馆。弘文馆是太宗所设,就是全国文协加图书馆,都是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这种大咖。杨炯11岁待制弘文馆,就是饱学之士每天轮值,随时等待着做皇帝的顾问,这就有点太夸张了。弘文馆也教学生,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几十人,授经史书法。小炯去年刚中弟子举,估计是这种可能性更大。但是他青春期这一段没走好,在弘文馆一直待制了16年才应制举,补了个正九品的小官。制举就是一种特科,朝廷有需要的,选拔“非常之才”的不定期的考试。正是在这段时间,他狠狠写了一些抒发怀才不遇的佳作。其实他就是成名太早,小不下来。给你16年天天跟着大咖混,经常还能见皇帝,这叫怀才不遇?

韩愈,考了五年,第四次考中进士。再考博学宏词科,这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以考拔能文之士。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号“百代文宗”,专业与特长匹配度高吧。接连考三次,接连不中,这才叫真内卷。你也不能说一定就是舞弊,也有大诗人中博学宏词科的: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

再得介绍两位奇才,不走寻常路,陈子昂、温庭筠;以及一位大师:王维。

陈子昂,25岁进士及第。据说他很会自我炒作,之前落榜了两次,第三次考之前先跑闹市区买了把天价琴。路人问你琴是不是弹得很好,他说大家明天这时候来这里听我弹琴吧。第二天,人山人海,陈子昂把天价琴当街砸烂,拿出诗文集分发:“不必听我弹琴,我的诗文才好呢”。于是出名了,第三次就中了。

温庭筠,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却屡试不中。可是,也许是考出经验了,成就他成为了“千古第一枪手”,曾经在考场中给八个人传答案。

王维,少有才名,写诗多好就不说了,还工于书画精通音律,琴棋书画就差棋了。15岁进京,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里的香饽饽,实际上就是凭借填词与音律的才华,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上好好做个明星。正是在这期间,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也正是在这期间,玄宗妹妹玉真公主说他琴弹得好,诗也写得好,要力荐他。结果,本来内定的状元是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就变成王维的了。

但也有悲催的,如杜甫、贾岛、孟浩然、李贺、骆宾王、卢照邻、王之涣、韦应物、张若虚、陆龟蒙……

杜甫,刚出道时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三试不中,在长安困顿十年,受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困顿。于是一步步突破底线,大力夸赞李林甫,进献《封西岳赋》,夸玄宗,夸杨国忠。终于弄到个芝麻官,干了一个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离开长安,颠沛流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贾岛,先是屡试不中,当了和尚,法号无本。但是他不喜欢这种生活,“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始终身在佛门心在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这种人注定尘缘未了,还俗再考。在贾同学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从之前的屡试不中,考成了终身不第。

写了这半天,最大的那位大诗人呢?因为他没有参加科举呀,玄宗朝科举已经制度化了,明文规定:参试士子要家世清白,要经过地方官的严密审查并予以推荐。而李白身世不清呀,“我昔斗鸡徒”,曾经在斗鸡徒群殴中“手刃数人”,逃亡蛾眉山避难,隐姓埋名,哪里还会有地方官推荐他呢?

谁能想到,这些大诗人们,原来也和芸芸众生一般,为功名所累。那些求到了功名的诗人,有很多后来也并不如意。艺术创造要求人情绪不能太稳定,今天喜、明天悲、后天酸,才有创作的动机与灵感;越浪漫主义,越才华横溢。而带着这个特质去官场混,其表现往往叫做“政治不成熟”。也许命运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从他们身上,总能看到当下,或者曾经的自己的身影吧。

命运同样也不满足王朝的心意,继续关注《史二记39:盛极必衰,衰久必亡》,安史之乱,唐人口锐减3600万,超过二战苏联死亡人数。还给一个太监带兵杀掉600——这600是朝廷命官,包括宰相……

(图片来自互联网)

《史二记》:《史大记》的远房堂弟,多采用“没看过的史料”,加“讲人权的观点”,快捷有效博古通今,确保很有趣,希望有共鸣。首发渠道:微信公众号“一爹”多更新三集,欢迎关注,感谢转发。

关联阅读

史二记39:盛极必衰,衰久必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