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是什么呢?
在古代,有一种“吃人”的观念。就是认为吃了对方的某些东西就会获得对方的某些能力。
和现在吃鱼眼,眼睛会好是一样的。
我相信在过去的某个时间人们具有这种观念。
这个就是观念和相信的区别。
观念更接近于现实存在,是人们头脑中切实存在的意识层面的东西。
而相信,相信的对面是虚空,就是你相信,它就有;你不相信,它就没有。
相信多半是指向虚空的,而观念是切实存在的。
相信比观念这个词要好就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这种“不确定性”。
而相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
我们最确定就是“这个是桌子”、“我要吃饭”这样的东西。
这实质是比观念还要确定的东西。这是大的认知共识,其实不必探讨“桌子”的本性,这是明确的、没有歧义的。
对桌子是“桌子”有异议的或持相反态度的是疯子。
问题是对这个世界来说这种确定的东西是少的,绝大部分都是不确定的。
社会的变革,观念的交织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偶然和确定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
所以面对实体需要重新梳理相信这件事情。
每个人都需要审视下自己到底相信了些什么。而你的相信和你所认知的社会主流观念的分歧点到底在哪里。
审视这种相信是理解现今社会、改善行为的必经之路。之后会产生三个问题:我之前相信些什么?别人相信些什么而这种相信从何而来?怎么就能通过审视这种相信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形式呢?
当然,第一步必须要感受到观念和相信的不同。
关于相信的问题这个社会随手可见,和观念的不同也是随手可见。
最常见那个夫妻吵架拌嘴,有的那种挑刺感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太太非常相信先生是不好的,而这种不好绝不是一种观念。
这种吵架单纯的是她相信他不好的结果。
先生的忍耐,他在积蓄另一种不好。一个泼妇怎么会好呢?
这是一种相互的狭小的相信。
都不是观念。
这个非常明显,这种相信是小事的累积,是不满和情绪的累积。看上去这是一个任何相信产生的路径。
从而引发一个思考,她为什么相信他是不好的?她为什么没有意识到他的先生多半跟其它男性区别很小,而他的缺点是环境带给他的。
如果我是一个绅士,谁愿意当乞丐。很明显,太太没有意识到这个争吵是相信的问题。
我想说,一个成熟人的标志你当然得明白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到底在哪,刘擎和刘德华的区别到底在哪?村长和省长的区别到底在哪?
罗振宇有一句话说得很有趣:现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认知差异。
而实质更准确的词不是认知,而是思维模式。因为认知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认知过于繁杂,这样子他这句话就是一句没意义的废话。
思维模式绝对有可能达到共识。
而这个争吵是一种消极的能量释放和传递,不是什么太有价值的大事,而显得非常无聊。以后有空专门说能量。
第二步当然是频繁的感受各种相信的由来。
用这个作为解释事情的最重要的角度之一。这样子你才能意识到这种偶然和不确定性。
到这个时候应该多少能分辨出相信的层次。
比如说吃东西。有很多人相信这个是美食,而那个不是;小孩子一定是这么相信的。
这个是好吃的,而那个不是。
而有的人仅是相信蛋白质,实质他看到这个东西的背后所指。蛋白质、健康、生存和做事,显然比那个好吃难吃要广博一些。
相信这个的人必定会觉得所谓美食家区分这个好吃那个难吃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或者是意义不大。
你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来干这个事,锻炼这种甄别能力。除了它可以让美食家赚钱以外意义在哪呢?
从而自然就引出了可以靠甄别食物味道赚钱无非就是因为有一群人相信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而这些人为什么相信这个?
相信具有解开事物本质钥匙的那个感觉。
第三步就是跳出这种相信,审视自己的存在。
有的相信是准确的,而有的不是,比如之前说的那个夫妻间的拌嘴。
要看到这种相信和社会状态的关系。
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的人,在思考任何问题之前,都是应该考虑这种相信的。
阅读,就先说到这吧。资料关注公众,山岸回复6岁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