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的时候,很多人支持般若(宇文毓的妻子)和宇文护在一起,讨厌宇文毓。为什么呢?哎,因为他太平庸了呗。
宇文毓骑射功夫平平,而宇文护射箭、剑术水平一流。般若和宇文护杀野猪时配合默契,而他呢,因为野猪惊了马,摔晕了。
在朝堂上,他几乎没有发表过自己的意见。连他的弟弟宇文邕都会在宇文觉触及到了自己的底线时,勇敢地在大殿中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
宇文护成熟迷人的气场不仅赢得的是般若的心,还顺带收获了一票迷妹。
宇文护强大的气场,衬得青涩、情窦初开的少年宇文毓黯然失色。宇文毓每次见到般若时手足无措,唯唯诺诺的。
现在的社会主流偏向聪明、有主见的人,剧中傻白甜宇文毓想攒观众缘,费劲呢。在崇尚势均力敌爱情的时代,大家肯定认为宇文护和智勇双全的般若更般配啊!
可历史上的宇文毓柔而不弱,绝不是弱鸡。剧里把他的温和展现成了懦弱,隐藏了他的豁达理智。
他温文儒雅,勤俭、重新修订历法、几次大范围地赦免罪犯。当时北周自然灾害频发,他努力地缓解了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
然而命运没有善待这位聪慧、宽厚的帝王。人生最后的几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孩子夭折,妻子去世。自己也在正当英年时死于毒药。
而他死前留下的那一番话,证明他那无与伦比的通透。
他临死之前,留下后事从简,不让幼子即位,而指定弟弟宇文邕为继承人的遗嘱。(遗诏部分原文: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 朕儿幼稚,未堪当国。鲁国公邕,朕之介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
历史上君王如过江之鲫,能看透生死的凤毛麟角。很多明君,不管年轻时多么意气风发、开明包容,到了老年,死亡的逼近驱使他们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荒唐事。而宇文毓在临死前,还能保持超越常人的冷静、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后事。从容如斯,真令人肃然起敬啊!
他是一位负责的帝王。人皆有私心,一般人立继承人时总是考虑自己的儿子。兄终弟及,非常罕见。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立自己的弟弟,是母亲杜太后推动的。
他不走寻常路,主动立自己的弟弟。这步棋妙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于公,宇文邕年长,政事经验丰富,能力上远胜他年幼的儿子们。
于私,他的儿子登上皇位,也是宇文护的傀儡,哪天说不定也走了和自己一样的老路,以悲剧收场。
以后的历史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是对的。宇文邕对侄子们不错,他的儿子们是死于杨坚之手。尽管他的儿子们没有善终,但是因为他的慈父一片拳拳之心,他的儿子至少活到成年。
宇文毓错就错在没有及时地把军权从宇文护手里夺回来,否则也不至于落得妻离子散、自己身死的地步。政权和军权分散在几个人或几个机构之中,大乱之兆!
不受君主控制的武装力量不断膨胀,势必危害到政权的稳定。军阀或者节度使上位的例子,数不胜数。我非常认同“政治家必须紧握行政权和军事权”的观点。管军事的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政治家一定抓军事。没有军权的帝王,光杆司令一个。
君子不复返兮,难再得兮!宇文毓,最终还是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参考书目:《周书》帝纪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