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冬日的严寒悄然褪去,阳光和煦,万物复苏。本期自然美育活动由三位年龄在4至5周岁的小女孩作为颜值与实力的担当,她们的爸爸妈妈作为助手倾情参与。活动地点选择在地势平坦,植物种类丰富的杭州花圃。
活动目标
第一部分:"拍照"寻宝。在头脑里按图索骥,找到与记忆中的样本相同的植物宝贝,并采集。
第二部分:学会用"四方编结法"制作树枝相框,并用第一部分采集来的植物填充相框内容。
这个活动鼓励孩子们四处跑动,考验记忆力,找出他们"照过相"的东西。但同样也可以保存孩子的精力,把他们杂乱的念头归于平静,利用"相框"的编结与装饰,记录这次置身于大自然的种种记忆、想法和感受。
准备工作
一,必备物料。2块布(大小要足够摆放或覆盖住5到10件东西),每人一个收集植物的塑料袋,儿童剪刀,细麻绳或毛线,超轻黏土或彩泥,树枝若干(此次为节省时间我事先收集了一些,若时间宽裕可让孩子们在活动现场按各人喜好和判断收集,效果更佳)。
二,辅助用品。从左往右依次为免洗洗手液,防蚊液,创可贴,湿纸巾。
一切就绪,出发
我们驱车来到杨公堤郭庄附近的杭州花圃,步行至花圃兰苑旁边的一小块空草坪上,铺开野餐垫。趁孩子们自由活动或休息的时间,我去周围五百米范围内,采集了七种植物样本,如下图:
由于杭州花圃的植物以人工种植为主,所以需要带领孩子们收集的是已落在地面的落花、落叶、落果或者接近野生状态繁殖的植物,提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孩子们不可以摘长在树上的花和树叶,要尊重园林工人辛勤的劳动成果。
第一部分开始
采集完样本之后,我将它们分散放置在一块布上(这时不要让孩子们看到这些样本),用另一块布盖住它们。然后邀请在远处玩耍的孩子们过来,请他们将自己想象成一台照相机。等我拿开上面那块布时,他们的视线要像照相机镜头那样聚焦于摆放在布上的七样东西,并保持30秒,然后请他们紧闭一下眼睛(假装是在按下相机的快门),在脑海中为刚才见到的东西照张相。
接下来,参照着脑中的"照片",让孩子们出发去寻找他们"照过相"的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找到一个与样本相同的,并放进自己的塑料袋里。由于孩子们都较小,所以父母随同前往,在大约方圆五百米范围内搜寻。必要时我给予大方向的引导和提示,以免走得太偏。
每一次搜寻成功都是一阵惊喜地欢呼雀跃!七样东西找到一样就减去一样,顺便还练了练心算减法(较小的孩子可以掰手指)。半个小时后,孩子们收获满满,带着自己找到的植物宝贝回到出发地,并放在被盖住的物品旁边。
第一部分总结
把布下面盖着的样本拿出来,注意,一次只能拿一件。举起它,问问有没有人发现与它类似的东西。由孩子们回答这是什么,有难度的就由我来做提示。
在确认都找齐了七种植物之后,我进一步询问孩子们:你们找到的宝贝跟我的样本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吗?孩子们不暇思索地回答:一样的!
那么真的是一模一样的吗?
于是我举个例子,将我的样本广玉兰树叶和孩子们的并列排成一排,再次重复询问孩子们上述问题,这一次,细心观察后的孩子们有了新发现!有的说它们大小不同,有的说它们胖瘦不同,有的说它们上面的斑点不一样,有的说它们有弯一点的有平一点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解释矛盾的特殊性(相异律)时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而这样抽象的原理不正是来自于对无数客观具象的观察与提炼吗?趁热打铁,我又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有:我们都有手有脚有嘴巴以及每个人爱吃的零食不一样等等。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我们同时又拥有很多相同之处,将大家联系在一起。虽然此刻的孩子们似懂非懂,但是希望她们能有这样一种感觉:相互包容,彼此尊重。
接着,我又拿出麦冬宝蓝色的果实与松塔里抖落出来的松子,放在一起。前者用小刀切开。
对半切开的麦冬果实,里面有一粒半透明的种子,它穿着果皮这件衣服(让孩子们用手摸一摸这肉肉的含水的果肉*),形成了果实,所以我们叫麦冬为被子植物。落在地上的成熟松塔鳞片(种鳞)通常是展开的,种子早就飞走了(因为长了小翅膀呀),就像我们捡到的四个松塔里,仅发现了一粒种子——松子。松子外面没有穿果皮衣服,是直接长在松塔木质的鳞片里的,不形成果实,所以我们叫松树为裸子植物。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上述内容并不太容易理解。不过没关系,能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到同为植物种子的不同之处也就足够啦!
*很多被子植物的果皮不是一层,果肉其实是其中的一层果皮。
下面以桃为例:桃的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外果皮是最外面的一层,有些品种熟透后,外果皮可以很容易剥下来;中果皮是桃的果肉,就是我们食用的部分;内果皮就是桃核的硬皮。
第二部分开始
制作此次"相框"所需的树枝,就地取材,选择了不易有病虫害的树种,香樟树的落枝,长长短短粗粗细细若干。让孩子们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三种相框形状中各选一种制作。这对他们也算是一次对平面图形边长数量与长度方面的小小考验。经过几番模拟拼装试验,他们最终从一堆树枝里挑选出了各自所需要的树枝。
接下来,我要介绍如何将这些树枝扎紧做成相框啦!这个环节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比较复杂了。不过既然本次是亲子活动,那么该爸爸们发挥力量的时刻到了!
以制作长方形树枝相框为例,我先做个示范哈。
剪四段细麻绳,每段长度约一米。选一根树枝设定为长方形纵向的一条边,在它的一端,留出约2.5厘米的多余部分,打一个双单结(也就是常说的死结)
然后将作为长方形横向那条边的树枝放在纵向树枝的上面。这时,你可以把这个交叉的十字看成一个指南针,指针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按照下图从1到4的步骤:首先,将细绳较长的部分向上提起,绕过指向东方的那根横向树枝,接着向下绕过指向北方的那根纵向树枝,然后再向上绕过指向西方的横向树枝,最后向下绕过指向南方的纵向树枝。如此重复4到5次,每绕一次都要拉紧细绳。
接下来,按照下图从5到8的步骤:绕过指向南方的树枝,用从下向上画8字的方式,向上绕过指向北方的树枝,再向下绕过指向南方的树枝。如此重复3到4次,最后在十字架背后打一个双单结,减去多余的细绳,长方形的一个角就完成啦!其余的三个角也按同样的办法编结就行。因为这种编结方式一般用于捆扎呈90°角交叠的木棍,所以又叫"四方编结"。当然啦,制作三角形也可以就这种编结方法。
当树枝相框制作完成后,爸爸们又各自发挥,将细绳绕在相框上,绳与绳之间适当留出能够编入第一部分活动采集来的各类大小植物宝贝的空隙。
与此同时,孩子们拿出超轻黏土,认真地利用这些采集来的植物素材进行设计、装扮。
第二部分总结
不约而同地,最夺人眼球的松塔成了孩子们填充各自树枝相框的主材。每个孩子都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塑造出了不同的小动物形象以及周边装饰。如下图从左往右依次为:呆萌小刺猬、精灵小蜗牛、白眉小松鼠。
最后,七种样本植物根本不够孩子们使用。每个孩子都手捧着自己静心制作的相框,一直到太阳西斜都还依旧充满热情、孜孜不倦地不断采集其他植物,用艺术地眼光打量着身边的花草树木,设计着手中的相框,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制做的相框以及里面的植物装饰,可以带回家继续观察,看看随着时间的流逝,草木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和衰亡。其中,有兴趣的话,可以留意下松塔的鳞片会在干燥的环境中充分展开而在潮湿的环境中自动闭合,仿佛有生命一般!
以下是一段有关松塔的延伸阅读材料:mt.sohu.com/20150704/n416167230.shtml
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太多的灵感与借鉴,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一直保持着这份好奇心与行动力,将来为人们的生活探索、创造出更多的美好!
阳光、空气和爱,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无价的。珍惜每一个舒适少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