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彬是著名文史学者,抗战时期,在桂林文供社工作。2002年,他的日记以《红尘冷眼——一个中国文化人的三十年》之名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宋云彬日记》(三册)收入“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宋云彬日记,包括《桂林日记》、《昆明日记》《北游日记》、《北京日记》、《杭州日记》、《甲午日记》、《乙未日记》、《昨非庵日记》、《无媿室日记》、《深柳读书堂日记》,共25本,始于1936年,止于1966年,跨三十年时间。
日记中,多记编辑校对等事,亦记读书买书事,此外,与友人交往,吃饭、饮酒等也有生动的记录。
首篇日记,记于1936年9月23日,日记即记其读书:
前读徐乃昌《清人绝句选》,载陈恭尹《读秦纪》七绝云:“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此诗盖选自《两般秋雨盦随笔》。今日偶捡《图书集成》经籍典总部,载袁中郎诗云:“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1938年底,在桂林,出席政治部驻桂办事处第三组会议。讨论参加筹备庆祝事。与王鲁彦等在广东酒家吃午饭。下午商讨编印历书。在柳州饭店吃晚饭。夜校蒋委员长《告全国国民书》。
第二天,与巴金、杨朔、丽尼等在桂南酒家午餐,商讨出版文艺综合半月刊《一九三九》,拟于次年一月五日创刊。
1939年1月2日,报载中央于元旦日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夜,与生活书店同人欢饮,大醉。”
1月16日,晚七时,张铁生在南京饭店宴客。一起吃饭的都是熟人,“谈笑甚欢,饮三花酒半斤,精神焕发,回寓与铁生等五六人谈狐说鬼。”
早年,宋云彬编过《国学基本丛书》、《辞通》等,编过《抗战文艺》、《野草》、《青年周刊》等报刊,解放后参加“二十四史”的校点。
1963年以后的《深柳读书堂日记》,所记内容,以会议、工作等为主,但也偶有吃饭的文字。如“阿平来,送来顾友宇从上海带来的粽子、豆沙团子。开了一坛绍酒,甚佳。”、“十时,参加中华书局团拜。邀赵畸来家,下了一盘棋。邀吴翊如、金竹槐吃午饭。”、“上午八时半,偕彬然赴江西餐厅,应陈劭先之邀也。即在江西餐厅午宴,菜甚丰,有狗肉。”、“校《后汉书》第五卷。中午,黄波拉来,请她吃了一碗面。”、“上午,校《后汉书》第八十四卷毕。下午二时,起中山堂吊唁沈衡老。三时,应政协联络组之邀,赴政协礼堂参座谈,由邵力子、胡子昂主持,谈五反运动问题。应邀参加者尚有周大玄、曹谷冰、沈从文、叶至善(吴景崧因病未来)。备有晚餐,菜甚精美,惜无酒。”'座谈涉及五反运动,是比较严肃的,宋云彬居然不当回事,还想着喝酒。真是令人佩服的。
宋云彬有名士风度。喜字画、围棋、昆曲,精通中医,书法也自成风格。日记附录孙辈的怀念文章,文中写道:“我们记忆中的祖父是一位温文儒雅的长者,戴着眼镜、叼着烟斗、有时也拄着拐杖,走路四平八稳,说话娓娓道来、风趣幽默、笑容可掬,高兴时会哼唱几段昆曲,他喜欢赤脚带我们在院子里种花、植草、养鱼,喜欢养金铃子、叫蝈蝈……”
有人在评论宋云彬时说:“从此,浙江少了一个大官,中国多了一个学者。”宋云彬是浙江海宁硖石镇人。与诗人徐志摩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