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短假去附近的浙江爬了个山,非常明媚的日子,逃离热闹的市区和喧哗的人群,找一处听得到泉水和鸟叫的地方,寻找一个短暂地从原本生活中抽离出来的小瞬间。
和一群陌生的年轻人一起,也就不必刻意跟谁寻找什么话题,一切都可以自然地发生,如果遇上能够聊下去的天,可以愉快地进行;如果没有,也刚好可以享受内心跟自己相处的安宁。这大概就是稻草人这个组织,在旅行中带给我的最大愉悦。
稻草人的关键词是放,想传达给旅行者“放下”、“放空”、“放开”等等意思,无论如何解释,大概就是从每日凡俗生活中那些让你纠结、辗转、烦恼的事情中短暂地逃离出来,找回自己,和内心的对话也好,对向往的生活的想象能力也好。总之,先放下,再回归。
譬如,一段交往几年却最终陌路的感情,不如给自己一趟旅行的仪式,让自己在异国他乡的不同境况里,忘记昨日自己在生活之处的疼痛和孤独;
譬如,两个结婚、买房,正在走向无聊地中年生活的年轻夫妻,渴望一趟远方的旅行来将自己还未实现的那部分人生好好地想象一番,再回头给自己勇气投入当下的一地鸡毛;
又或者,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年轻人,要走走停停逛逛闯闯,希望在某一处遇见点亮自己灵魂的那盏明灯……
总之,在稻草人这样的年轻人出游的团队中,“旅行”二字被赋予了意义,至于这意义应该怎样具体地解释,每一个来参加的人,内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02
那么,我想放下什么呢?
虽然很讨厌说这样的话,但讲真,走在路上的日子总会不断提醒我年岁渐长这个事实。
有时候,是被洗完手不立马抹护手霜就感到的干燥难受所提醒;
有时候,是被一些自己已经知道很久的事情却让身边陌生而年轻的同伴目瞪口呆的表情所提醒;
有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想到,脑子里铺开的那一张要走遍世界的地图,如今看上去只是零星插了一些小旗子而已。
每当这些时候,我都觉得,其实并不是想放下呢,其实是想抓住,而且,是抓住很多很多的东西——
每一个从指尖溜走的时间,我都想抓住。尽管眼前的生活并不糟糕,但老天爷呀,如果再给我一个18岁,我一定要尝试完全不一样的青春;再给我一个大学;再给我一个二十出头……
是的,即便并不是对此刻人生有什么不满,但过去没有及时抓住去做的事情,终究还是暗藏在某处。我觉得它们倒不会蠢蠢欲动,因为已经过了相信时光机的年纪,也因为已经错过了足够多可能的分岔路,明白每一个选择背后都必定有取舍。但终究,它们还是在那里,哪怕已经被你入土为安地安顿在内心某个地方,你还是知道,它在那里。
虽然我们总是说着抓住时间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又或者,即便我们穷尽所有力气追寻每分每秒利用地最大化,可能还是觉得人生匆匆,那么多种想象中的人生没有能够经历。
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我们想象自己的生命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光发热,可以是歌手、画家、作家、科学家、律师、法官,可以去看去左右很多重要的历史拐点,可以遇到一些很好的人和一些很好的爱……
可是啊,真实的时间会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被赋予那么充足的自由:无论如何想象,最终给予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条主线,它涉及到你的出生、你的成长环境、你的性格、你的野心、你的坚持与努力,还有,你的运气。
而所有这一些看似毫无规律并且每一个看起来都不足以完全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东西,最终合力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难以更改的命运轨迹。
况且,就算是在这样一种命运轨迹里,要努力成就这样的唯一一种人生,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都已经足够艰难,都已经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起初的起初,你想要成为某个国家的王子/公主;后来,你在小学作业本里凭空想象出一个属于你的梦想;再后来,你被告知或者发现自己有怎样的专长或兴趣,你探寻这种可能性;然后,你可能真的实现这种想象,也可能靠着别的技能展开自己的人生……
但无论如何,在人生一步一步走下去的时候,我们关于人生的无限种可能那种可爱的想象力,一点一点地,被剥夺了。
03
最近我在看一部很长红的英剧《神秘博士》,讲的是一个做为Time Lord(时间领主)的外星人,不停在时光中穿梭发生的故事。
起初我觉得,你看,人类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无法掌控时间,不能像Time Lord一样来回穿梭于时间,不断去创造新的历史,不断开启新的可能。
可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掌握不掌握时间根本不重要,因为命运仍旧在——坐在时光机中不停穿梭时光,来回经历生死轮回,经历宇宙的诞生,看恒星的陨落,甚至最终见证宇宙的消亡,就是Time Lord无法更改的个人命运的脚本啊。
他看起来拥有全部人类加起来都不能够拥有的自由,可终究,还是逃不出自己的命运撰写的脚本。
所以,连Time Lord都无法逃离的命运脚本,凡夫俗子如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吧。
这样说起来,觉得一分一秒地清算自己的时间,一丝不苟规划自己人生的柳比歇夫(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真的是个极度了不起又活得极度清醒的人:他在非常早的时候就看清自己的才华和天赋不足以让他轻松获得卓越成就,也让他看清楚这一生他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所实现的高度,于是将人生的每分每秒都清晰规划,并认真地付出实践。
格拉宁在书中写到,“柳比歇夫开始的时候同旁人差不多,跟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建树功勋,成为拉赫美托夫,成为超人。一步步,他才逐渐恢复天性,显出人的弱点,他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攀登越来越陡峭的高峰——追求人性,追求那最最朴实的人性。……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这样,对人,对那门科学都要好一些。柳比歇夫的长处首先在于他懂得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
恕我直言,这样清醒而决绝地活着,认识并接纳人生命运里无法更改的局限与优势,不带情绪地全盘接纳,然后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好好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它极度艰难。
也有人会说,为什么,要把原本快乐的人生搞得那么辛苦?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地坚持?读书人真可怕。
是的,读书人很可怕,因为他们比不闻不问而愉快生活的人们多清醒了一点,而这份清醒背后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不是所有人都足够有能力并愿意去支付。
所以格拉宁在书中这样评价柳比歇夫:
他的要求不同——他要求真正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求一个人能独立地提高自我修养以提高道德水准,要求一个人不是把遵守道德准则看成墨守成规,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克制和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他明白,这样的人永远是很少的,但其人数总是能保证人类在道德方面的进步。
而不大部分平凡生活着的快乐而可爱的人,连自我大致拥有怎样的命运都还没看清,更不必说明白如何去好好利用。
04
旅行的某种好处,除去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开阔人生,增长阅历等等口口相传的好处之外。还有一项隐晦的好处,尽管可能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承认,这就是:
旅行给我们制造一种生活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幻觉,在这种幻觉中,一个人可以更好地与自我命运未知的焦虑相处。
像稻草人这样对年轻人拥有号召力的旅行组织,所谓的“放”,归根结底在于帮助我们安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够圆满的地方,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在一个地方钻牛角尖。一条胡同走到了黑,那就换一条再走走;一扇窗户打开看不到光,那就再重新打开一扇。
无论是所谓“放下”,还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都没有什么区别,凡夫俗子如我们,总要在命运一刀一刀在岁月中逐渐刻画出形状的这个过程中,不停地寻找安抚,不停地释放焦虑,不停地回过头来好好面对我们原本拥有的那一本,人生脚本。
所以,我知道其实我什么都不想放下,对自己和世界的探求、野心、欲望、梦想,已达到和未达到的地方、目标和欲念……老实说,我什么都不想放下。
我想把他们都紧紧地攒在手心里。
想要一直一直告诉自己,人生无极限。
想要永远积极乐观勇敢,告诉自己只要内心年轻,人就永远年轻,永远肆无忌惮。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些都不是真相。
人有极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脚本,人们常常要在个人命运结束之后才能看得清自己究竟过了怎样的一生的缘故,并不是因为我们是被神牵着绳子摆动的木偶:而是我们自己,常常不敢凝视这个脚本,而拱手,宁愿把好坏交给所谓命运去决定;宁愿,在岁月流逝中愉快而无知的享受。
所以,如果说此刻的我有什么需要放下,那么就是,关于人生无所不能的那种幻觉,拥抱自己的脚本。
It's hard, but it has to be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