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很久前,我们就已经听说过一句心灵鸡汤,内容大意如此,只要你每天比别人多走一步,若干年下来,你就能抛离别人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我们会觉得,“心灵鸡汤”喝得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但如果我们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这碗“心灵鸡汤”中还是有一些营养在里面的。
先来分享一个故事,不久前看了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一个故事,我看了自觉深有裨益。这个故事说的是作者来到一个酒吧,他无意中喝到了一种葡萄酒,觉得味道十分特别,但他从葡萄酒的瓶子中不能准确地识别酒的品牌。后来有一天,他又从这家酒吧经过,想起了这种独特的酒,于是到酒吧旁边的一家买酒的商店去问一下。谁知道,当他描述起这种酒时,商店的老板和其他雇员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他说的这种酒是什么。
这件事后,作者当然从其他的渠道了解到这种葡萄酒的品牌,但重点不在于这个。作者说,他反而对这家商店的行为感到很不可思议,如果他是商店的经营者,他一定经常要到酒吧去走走,了解目前消费者对哪个酒品牌更感兴趣,哪个酒的销量更多,因为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提高商店的销量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是很简单浅显的道理,但有些人就是没有想到,或者根本没有去想。
同样的,笔者从事税务这个行业,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等,事实上,很多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这些文件来运转,你做的事情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很多程度上是来至于这项工作是否有文件来支撑,谁也不可以“一脑袋”就拍板做事。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们内部,依然有很多的员工没有看文件的习惯,所以一旦涉及到最近的政策法规、程序调整的内容,他们很多人总是显得一头雾水。也就是说,与政策法规相关的文件每天都放在那里,但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浏览一下文件的人是少之又少,只要你能每天看一会儿的文件,在这点上你至少能超越60%-80%的人了。
有些事情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得不可思议,但问题在于,尽管事情是这么的简单,但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去做,或者说是没有长时间坚持在做,这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差距形成的原因之一了吧。
人的大脑总是不希望改变,尤其是当我们的大脑面对着大量需要更新自己认知的信息时,比如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时,我们的大脑总会显得异常的疲惫、懒惰,所以当我们想尝试着每天去改变自己,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时,这往往显得非常的困难。
说完了这些,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是“新”,但可能有一些朋友已经听说过,这个概念名叫“微习惯”,这个概念来自于一本同名小书《微习惯》。
当我理解了这一个概念时,我才蓦然醒悟,原来我之前为自己每天许下非常重的任务的做法其实一点也不高明。比如我原来每天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3000字的写作,而当我每天工作回来后,一想起自己还有3000字的任务,我就会产生一个想法,3000字实在太困难里,根本没时间写,还不如等到明天早点回来再写。如此一来,这一天便是这样浪费了,在写作方面没有一点成效。我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遇到这样的困难。
“微习惯”这个概念正好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窘境,那什么是“微习惯”呢?
所谓“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大幅度地减少到不可思议为止,比如我上面说的原来要求每天写3000字,如果换成微习惯,那只要求每天写1000字、500字,甚至是100字就可以了。这样的目标几乎只用10来分钟就完成,几乎毫无困难。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和我刚刚看到这个概念时想的一样,如果把目标定得那么低,那会有什么用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数字,如果你每天抽空写1000字,那么365天下来,你能写出超过36万字,这与一本畅销书相比已经相差无异了。如果你觉得还有困难,在每天1000字的基础上,再打个5折,一年下来仍然写出了18万字,你依然可以超过绝大多数的人。所以说,不要怕目标太小了,你尽管去做,最好的结果必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其次,“微习惯”的形成机制关键在于它自身的“欺骗性”,我们思考一下,很多事情之所以难不在于它本身有多难,而在于我们很难驱动自己去开展这件事情。“微习惯”的作用便是便是欺骗了大脑,让它以极为低廉的成本去启动,一旦启动了,那么启动的这个行为便容易形成一个螺旋形的激励机制,推动我们一点一点地行动,增强坚持下去的理由了。
比如说将自己的每天的目标设定为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当我成功地把这一个小小的目标开展后,我就很有可能继续做下去,多完成几个,长时间下来,我一定会比那些从来没有做过俯卧撑的人强得多了。
这就是“微习惯”的机理。
好的,总结一下,这篇文章里我说到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做到的事情有多难,而在于事情是那么的简单,但依然有很多人没有去做。文章中我分享了一个新的概念“微习惯”,这个概念要求习惯行为的启动一定要简单和细微,甚至细到不可思议,通过这一个简单的开始来欺骗大脑继续下一步的行动,最终达到形成习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