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网上有活动,于是我又买了一堆书。当我抱着快递盒子匆匆赶去上课时,有人说,又买书了啊,纷纷翻着看我买了那些书,一边翻着一边评论着。有人说,我爱看鸡汤励志类的书,我不否认,因为,我并未觉得这类书有何不好。我爱看他们的故事,爱看他们的经历与感悟,看着他们经历的事,默默地给自己定目标,我一直信奉,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我,更想选择难走的那条路,想知道自己能走出怎样的道路,想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颜色。
英语课上,老师提问我,英雄具有哪些品质,在说了一系类常规的品质后,又问我,我的英雄是谁?其实,人人都是不同方面的英雄,只要在某一点上让我感动,让我敬佩,都是我的英雄。按照常规的例子,我会说我的父亲谁的,但我说了一个少数人知道的名字,刘同。因为我刚买了他的新书,刚看了他的一些视频,摘抄了一些话语,觉得他们这样的大学经历,他们那样的奋斗的青春才是无悔的,才是精彩的。买他的新书也是因为喜欢他给人带来的力量,动力。他的书是我开始看书以来,在刚进大学迷茫孤独的那段日子的陪伴,《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是我内心的真实的写照,所以,我以他为自己的偶像,把他的微博放在自己的特别关注里。
当有人看到我买的一些书时,又开始与以前我买的书比较,说我不喜欢你以前买的一些书,都是鸡汤,我不孤独,所以我不需要。这样的话,我是不喜的,我买的书,是为自己而买,我可以借给别人看,但是请不要发一些与书内容无关的言论。其实,我想知道不孤独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指朋友的陪伴还是内心的丰富满足?我时常孤独,但我并未觉得这样有何不好,相反,越是孤独,越是能提升自己的机会,我孤独,因为我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我在想着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我看这样所谓励志鸡汤的书籍,是想着给自己以动力,更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是在书中找到共鸣感,仿佛有了同行的人。
我看着自己买的这些书,有时候在想,我该用那些时间来看他们呢?每天的时间这么繁忙,满满的课表,厚厚的课本,每天还疲惫不堪。当我开始在早上做完早操吃完早餐,到教室后,课前的半个小时拿出书来看几页时,我便知道,时间其实是有的。当我在课前看书时,旁边一同学问我,那些书都是我买的吗?说佩服我能看那么多书。其实,听到这样的话,我是惭愧的,也许,在我周围的小圈子里,我买的书看的书的确比别人看起来多了一点,但我知道,那是远远不够的,我还太狭隘,太肤浅,我看的书,还太少太少,我要学的,还太多太多。
我看书,是想让自己充实一点,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想是的。有人说,看了那么多书,还是什么也没有改变,我想,其实是有变化的。看书,虽然不能满足我们的一些现实要求,但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智,更加有正能量。
关于挤时间看书的问题,我想,只要有心,什么都是可能的。
最近在看李尚龙老师的新书《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听起来又是满满的鸡汤味,但我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不看这类书,你永不知道这些平凡人在我们的世界里经历了怎样的苦痛与生活的尴尬,这个90后,和我们同时代,却甩了我们好远好远。看了他的经历,你你明白什么是勇气。你会明白自己比他要幸运,你也会去想,自己怎样走未来的路。
书还没看完,但已让我充满了鸡血。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感悟,我给自己定下了这学期要减肥的计划,买了运动鞋,约了朋友要一起跑步,却因为天气的原因一直没有开始实施,看了他的文字,我拿出室友的瑜伽垫,开始动了起来。我明明有很多的想法,却也懒于将他们记录下来,看了那些文字,停止焦虑的方法就是马上去做,去行动,所以,有了以上我的拉拉扯扯的一大段话。
最后,以一段我写在本子上的话结束:
“想见一个人,就打电话给她,想学英语,就开始背单词,想去旅游,就从今天起存路费,想要减肥,就从现在起少吃多动,多站会儿,多抖两下腿...”
现在就行动,没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