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 (hóng)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关于他的生平,有两个重要的故事。
一个就是《寒食》诗受到皇帝嘉奖的故事。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据说,唐德宗特别欣赏这首诗,因为喜爱这首诗,唐德宗曾点名任他为江淮刺史。在此之前,韩翃曾闲居十年,被别人看不起,因《寒食》诗,可谓改变了命运。另一个就是与柳氏的佳话。
韩翃的朋友将自己一名十分貌美的姬妾柳氏赠予韩翃,两人情深意笃。
后来,韩翃省亲之际,柳氏独留长安。此时,恰逢安史之乱。长安和洛阳,相继陷落。
柳氏貌美,为了避难,她剪去长发,穿上黑色的僧尼衣服。
而此时,韩翃流落青州成为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书记,与柳氏天各一方。
唐肃宗收复两京后,韩翃急切地来探访柳氏的下落,他用一个口袋装上金沙,附上一首诗《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韩翃以章台柳比喻柳氏,以婀娜的柳条喻柳氏之风姿。柳条是否还是那样青青?是否已经被他人攀折了?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据说,此时的柳氏已经被蕃将沙吒利占有。
在收到这一袋金沙和这首诗后,柳氏掩面痛哭,痛恨世事无常,怨恨命运的不公。
多情多才的柳氏,当即回了一首《答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杨柳枝在菲芬的春天,春意盎然,生气勃勃。可恨年年赠别离,美好的青春同美好的春光一同虚度,无法可找回来了。往日依依的章台柳随着秋天的到来,已不再是颜色青青了。纵然郎君来了,当看到这种情况,也是不堪攀折的了。
柳氏借用这首诗回答韩翃:往日的美好时光已经无法找回了。秋天来了,柳条已不再是颜色青青了,纵然你来了,看到这种的柳条,也不会想要攀折了吧!
韩翃和柳氏的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后来就衍生了《章台柳》这个词牌。
众所周知,韩翃最有名的诗作,即是《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