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和潘展乐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残忍的教育理念… 成功人士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快乐教育"!
郑钦文的父亲说:我的孩子这么多年,没有过过年、没过过节,这十几年我们最多的是在机场见面,一个拥抱后,她妈妈就带着她,拖着箱子飞走了。我们卖掉房子供她训练,花费2干万培养。
郑钦文也非常自律,不吃零食、不吃饮料,吃鸡胸肉、 西兰花,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训练,永远是第一个到球场。
潘展乐4岁半被游泳队选中,在杭州训练期间,家人一周见他一次,爷爷把自己全部的经济收入花在培养展乐身上,这孩子也真是争气,在获得奥运冠军当天,过生日送上的生日蛋糕,他也能做到闻一闻、吞一口口水, 他都不会乱吃东西。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当然也是各方的因素叠加而成。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苦难,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争气、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问题?舍不得孩子吃苦,一味的放纵, 觉得长大了就懂事了,但是,孩子都是“趋利避害”的, 贪图安逸是人的本性,孩子童年当下的快乐就是玩手机、 睡懒觉、吃好吃的,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郑钦文和潘展乐的童年,根本不符合“快乐”的定义,而今天,他们所享受的都是他们曾经舍掉的快乐。
任何资质的孩子,都是需要家长的陪伴、鼓励、舍得,“强者都是孤独的"。
“快乐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家长的格局,而带给孩子的正能量,使他在成长中学会专注,并形成向上的内趋力, 而这个过程的初期,其实都从不快乐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