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女”通汝,“愈”是超出、胜出,比较子贡和颜回谁更好一些,谁更强一些。“对曰”就是子贡回答孔子,一般在《论语》当中下对上的时候会用“对曰”。子贡对孔子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可以做到闻一以知十,听到一个道理,通过一个事情的细节,他可以推到十个方面,“十”也代表数字之全,子贡说颜回可以从一个方面推达到整体、全部。子贡说自己只能做到闻一以知二,从此可以推到彼,看问题可以一分为二,从相对的两个方面来看。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不如啊,我和你在这方面都不如颜回。 也有后人说,孔子怎么会说自己不如弟子颜回呢?这句话应该是:是你不如他,在我看来,你也是不如他的,这样解释是把“吾与女”的“与”解释为赞许的意思。 但我个人认为,孔子是说子贡和自己都不如颜回,因为这章讨论的是资质问题,不是整体水平,颜回“闻一知十”,由始能见终,由一能知全,天资睿智聪慧,属于上智之人,上等资质,仅次于“生而知之者”,生来就彻底通达的人,有这样的人么?孔子说没见过。而“闻一以知二”是中等资质,通过“学而知之者”,通过学习、不断地修炼才可以达到通透、通达。 孔子向来以“学而知之者”自居,所以从资质来说,天生聪明睿智,孔子说,颜回比自己还强。但如果说整体水平的话,子贡能言善辩,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又是大富豪,当时的天下,仅凭口才来说他是冠军,连孔子也不能和他相比。颜回家贫如洗,箪食瓢饮,吃饭都是问题,无职无权,又没有功业,功名利禄什么都没有,那子贡和孔子为什么说颜回比自己强呢? 因为孔门、儒家志在求道,重在修身,每个人天生都具有明德,本性都是光明的、灵明不昧的,每个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把本来光明的德行擦亮。《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但是因为个人资质不同,比如从家族父母遗传的基因,包括后天的习性,那就不一样了,有清的有浊的,这个和财富、权位、名头都没什么关系。 颜回天资非常高,资质清纯,悟道、修德他一学就透彻,又有孔子这样圣人的老师,孔子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生下来没有这样的老师,他是“圣人无常师”,到处去学,这点条件上不如颜回。 子贡脑子非常聪明,口才超群,但是在心灵方面、心的灵明不昧方面比颜回差远了。还有子贡因为非常聪明,有个习惯就是“方人”,评判别人、讥讽别人,孔子也是借他和颜渊比较德行、悟性,让他自省。子贡聪明绝顶,一听老师让自己和颜回相比,就知道老师的用意在于指点他,他马上说自己“闻一以知二”,颜回“闻一以知十”,赞美颜子,自己又自谦,孔子还能说什么?孔子为了安慰他,也为确实让他知道自己的差距,就自谦自己也不如颜回,让子贡明白,口才、名头、功业都是外在的,悟道、明明德、达到仁人圣人境界是内在的,是自己的,是为己之学,实际上是在教导子贡朝修道、悟道方面努力。 当然,儒家提倡的是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悟道也不避世,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学而优则仕”,致力于社会治理、世道人心,但是前提是觉悟,擦亮自己天生本有的明德、良知,不断提升心灵境界。而多数人其实都是在追求外在的成就,功名利禄之类。所以这章,可见的是子贡和颜回的资质比较,其实更重要是人生追求上,生命意义是什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