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有序与持续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是事物内在的自律性。
事物的自律性构建了他与周围相关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稳定的前提。
自律是事物的一种固有的属性,但是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一旦强化完成,自律就不易发生突变。但自律属性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迁移改变。当外界的干扰过强,会使事物自律被破坏,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则自暴自弃就会出现。
在自然界里,自律最司空见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植物的春发冬藏,都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从没有遇见过某一天太阳想要偷懒,这一天就没有日出。尽管有时乌云遮天,太阳依旧就在那里。也没有见过任何一棵树,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打算今年不再发芽,留着精力明年蓬勃而出。当然我们会见到今年春天没有发芽的树,它在明年也不可能再发芽了,因为它已经死掉了。
生命本质上是自律的,这种自律表现在它的勤奋上,表现在它忠于生命形式的各种生命状态。就像种子,严格遵循四季的规律而萌发生长和凋零。种子一旦生命萌发,就努力要变得茁壮,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霜,它都从不言弃,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
从自然界来说,越是低级的生命,其自律形式越严格,固化程度越深。乃至那些没有生命的,像岩石田土,几千年甚至都没有怎么改变过初衷。越是高级的生命,其自律越不容易形成。原因何在?高级生命受到外界干扰的响应比低级生命受到外界的响应强度要大的多,这就是心有所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无论你用多么美的语言去赞美太阳,还是用多么恶毒的语言去诋毁太阳,它都不搭理你,在晴空万里时,在阴云密布中,散发它独特的光芒,走它自己的轨迹。
上面提到生命在本质上是自律的,一棵苗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一棵苗从种子开始,就具备了向往阳光的内在力量,它积蓄着能量,寻找着时机。当大地在恪守着春夏秋冬的交替时,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在合适的土壤里,如果有水,并且它深埋地下,它就会释放萌生的力量,发芽、抽枝、展叶,努力的扎根,要去变得茁壮茂盛。谁曾鼓励过它?谁又曾鞭策过它?即使有人做了,对它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内在的那种力量的存在。但是一粒落地的种子,无论温度、湿度多么适宜,倘若它在想萌发的时候,总有人来翻动它,每天一次,甚至一天数次。试想,这粒种子还能好好的发芽生长么?
讲到这里,引出我要说的主题,对一个婴儿而言,他出生后,就像一粒种子,他内心里暂时还没有动机,但他的生命赋予了他神奇的力量。他甚至具备了生长发育的一切技能,他几乎天生就会呼吸,就在医生一巴掌拍在背上的那一刻,在他嚎啕大哭的同时,他的呼吸将不再停止,直到生命谢幕的时刻。婴儿天生的就会吮吸,这个谁都没有能力在他出生之前去教他。同时,尽管在子宫中的时候,他的消化未曾开始,但只要他开始吮吸母乳或者奶粉,他的消化功能也开启了。从此以后,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他一天天茁壮的成长。他成长的力量是妈妈给予的么?显然不是。尽管妈妈或者其他的守护者这时候经常显得有点捉襟见肘,手忙脚乱。但是,尽管他们很辛苦,他们的工作远没有一口奶在婴儿的胃里消化吸收形成肌肉、筋骨、神经,最后形成排泄物的过程复杂。所以,婴儿的成长,该归功于他的内在,也就是生命的本质——自律。
深刻认识生命的这种自律属性,对于培养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任何一个孩子最后成就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他内在的力量,不是家长,不是老师,也不是社会赋予的。家长、老师、社会只能够赋予孩子使命,有时也甚至是压力,却无法赋予孩子力量。有时候外在的压力,会推动孩子向前,这种向前的本质力量,还是来源于他自己内在的那种力量的转化——外在的压力,被他适当转化,激发了内在的力量。注意这里是激发,而不是变成。外在的压力,永远都不能转变成一个孩子内在的力量!做家长、做教师的要切记这句话的含义。看看那些在压力下走向家长或者教师期望反方向的孩子就知道,当你施加的压力越大的时候,他离你越远。为什么呢?他内在的力量没有被激发出来,他自己也很痛苦,为了躲避这种痛苦,他只能选择偏离的方向甚至反方向前进。这样他才会觉得能释放压力,等到他偏离的越远,直至压力不起任何作用,他们也就认为解脱了自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手压一根自由弹簧,当压力变大的时候,弹簧应该缩短储存能量,压力越来越大,弹簧越来越短。如果弹簧的自由缩短不能承受压力的时候,猜猜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这里有四种情况,也对应了孩子四种状态。第一种情况,弹簧被成功的压缩了,储存了大量的力,可是这时候施加的压力很难撤掉,如果撤不好,弹簧会快速弹回,伤人伤己。这种情况对应了那种在小时候学习很好,可大了以后比如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甘于堕落的状态。这种例子每个人身边都不缺乏。
第二种情况是,弹簧被成功的压缩了,当压力撤消后,它再也没有弹回来。这种情况对应了那种自小就是失去个人意志,将来被别人或者环境主宰生命的状态。这样的例子更多,那些年少时就出现精神问题,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者精神崩溃的孩子,是典型代表。而那些在单位里频发牢骚却不思改变,厌倦工作又没有勇气突破的人,多数也是这样的人。
第三种情况是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没有被成功的压缩,而是从中间侧弯了。这种情况对应了那些在压力面前消极被动,无力反抗便自暴自弃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最司空见惯,像厌学、早恋、撒谎、抽烟、喝酒是典型代表。
第四种是当弹簧受到的压力过大的时候,它开始猛烈的反抗,让你无法再施压,并且它还要极力地舒展,以释放已经存在的压力。这种情况对应了那些青春期的严重叛逆、暴力对抗的状态。这种状态非常危险,那些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吸毒少年、早孕少女、强奸事件、暴力少年、犯罪少年多数是这类情况。
外界的压力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原因何在?是因为孩子内在的那种自律被打破了。打破这种自律的罪魁祸首,首当家长。家长自从婴儿出生就陪伴左右,是养成或者保护孩子内在自律的最重要的人!让一个孩子能够茁壮的自我成长很不容易,但一旦家长做的成功,那么后面的事情将事半功倍,后半段的人生将充满歌声。所以孩子管与不管,是门学问,很深奥的学问。一点不管叫放纵,管得太多就成了摧残,管的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效果。所以用很多对待低级生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可以值得家长们研究。因为这样,更能让孩子养成内心的自律。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正确性,通过类似“散养”的儿子,跟我是没大没小,在别人眼里是不尊重家长、不礼貌。可是放到外边,当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有人说他听话,守规矩。跟对待我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农夫在种庄稼的时候,心里是期待收成的。但是他从没有给任何一棵禾苗具体的期待。就像他种一片玉米,从没有期待哪一棵玉米结多大的棒子。他唯一期待的就是,在眼前,要让他的禾苗长得茁壮茂盛。他做的,也只是根据这禾苗的本性,抓住每一次的施肥、除草、除虫害等的时机。除此之外,他很少打扰禾苗的成长。孙瑞雪有本书,叫《捕捉儿童敏感期》,是很值得看的书,书中讲的一些理论以及实践,就是在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逐渐强化孩子内在的那种自律。
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很多拔苗助长的讽刺,就是拔了半天苗,最后却发现禾苗枯萎了。拔苗助长,就是破坏生命自律遭遇失败的最典型的例子。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期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想法很正确。可是正确的想法却配备了一些错误的做法,被广告引导着教育孩子。比如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送去学认字,都以认字多而荣耀。也有的送去学英语,认为一个英语班就能把孩子的英语给塑造出来。那些一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英语班,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这个问题,以后另起文章论述。还有很多孩子被送去学速算,我不大明白家长对数学是怎么理解的,数学就是计算么?难道孩子学了数学是为了将来去市场卖菜么?我除了在电视上看到速算这个概念之外,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速算的知识,也需对速算理解是不对的,但我有一个问题,y=sin(x1*x2)+cos(x2)+(x3*x4)+exp^x5,请速算大师求出x1…x5分别在区间[-0.5,+1.8]之间取值时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了,来个简单的吧,请速算大师帮我算出sin0.79812的值吧,保留两位小数。就自己认为,几岁的儿童去学速算,纯粹是破坏他内心对数学思想的构建。这样说,速算不是不可以学,完全可以学,但是时机得选择好,个人认为学完无穷级数以后再学速算更合适。那小时候的儿童怎么培养数学?个人坚信,生活是学习最好的沃土。也许一个魔方,会对孩子的数学启蒙更有助。从生活中学习,把生活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比如买与卖,同时,要能用数学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更好了。
孩子内在自律的形成,是将来发展的保证,它决定了孩子将来发展的广度和高度。孩子内在自律如何形成?也正是下一步着力思考研究的内容。
下面是我所学习并接受了的一些观念:
#培养孩子就是让他生机勃勃;
#养儿如待客;
#孩子最后的样子,不一定是成为你期望的,但很可能成为你整天在他耳朵边抱怨的样子;
#在这三条原则下管教孩子:一未伤害自己,二未伤害他人,三未破坏环境,如果他在做的事情没有违背这三条原则,请你不要管教他;
#学习就是要练基本功,而抄书是学习最好的践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