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算是在大众心理学比较出名,比较网红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于135年以前,也就是1894年。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网上版本也非常多,我看的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译者冯克利。
这本书也是我见的有最长序的一本书,合计26页,紧接着是一个书评:Robert Merton 罗伯特.墨顿 合计30页。作者本人前言4页,导言8页。还没见着正文就洋洋洒洒来了68页,估计大部分读者可能读不下去的原因也在于此。我最开始买回这本书的时候刚翻开两页,就被整得昏昏欲睡。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我估计我可能也看不完这本书。
大概背景是这样,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旅居在海南省的东方市鱼鳞洲旁,自我隔离第七天。此刻远方的家乡武汉时疫施虐,封城静街。网上各种消息沸沸扬扬,留在武汉的亲戚朋友都很恐慌。我只想说那里有我的亲人,我的家乡在武汉。
收拾着一颗不安的心来看此书,我觉得我的脑洞也是够大了,于是乎我带着3个小问题去见此书。
1、全国人民怎么看武汉,网上舆论,谣言,正能量对大众心理的影响。个人意识,与群体意志的呈现。
2、大众在恐慌下的行为的底线,思想和意识形态。趋同性,趋异性。以及恐慌下的行为,盲从以及如何保证独立人格。
3、看完书后对我本人的影响,以及篇中的随笔。
第一卷 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的一般特征
大众心理:个人在群体的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的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大众心理具有情绪化的特点。
群体意识的进步与退步是否会和个人心理发展相同: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结论:
1、大众心理没有中庸与三思而后行的能力,没有学习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很容易做刽子手的行动,同样也容易慷慨就义。从我倒我们的同化,利益捆绑,自我牺牲等等。
2、佛洛伊德提出的个人思维模型分为: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大众思维模型,趋同性,排他性,受到种族,政治,宗教,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且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情绪和思想是同一个方向。
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受无意识因素的支配:情绪……
大致推断:只有 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的特点
3.特点:智力有差异,处理情感无差异。个人猜测:当年可能没高情商的群体,只有普通品质,不能处理高智力的工作。
群体命令的特点:命令约短约有效,命令约复杂越无效。
1. 有责任感群体,自我约束,(团体)
群体
2. 无责任感群体,无目的性,有方向性(情绪如:喜怒哀乐)
3. 无目的性群体:传染现象,易于接受暗示
有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情感的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个人观点 同化情绪容易,同化理性和逻辑关系不容易 大家智力有差异处理问题水平有比较高低,但是处理情感无差异(好恶喜怒)。
第二节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原文1】群体冲动,易变,急躁
独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个人理解】群体被情绪主导,只能处理短命令。群体屈从于刺激(同化),容易兴奋。
【原文2】群体易受到暗示和轻信。
【个人理解】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比如第一印象,第一感觉)没有观察力和批判精神
喜欢故事有情节,有趣味,有刺激。有极强的代入感)不断刺激心理阀值,导致集体行为。
【原文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个人理解】群体情绪的共同性----被极端感情打动,形而下,同理化,同质化。
至下而上的形式,毁灭,创造,笑话,八卦
【原文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
专横和偏执是群体有着明确认识的情感,只要有人煽动这种情绪,群体就会将其付诸于实践。
【原文5】全体的道德
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慢慢杀死没有反抗能力的牺牲者,表现出十分懦弱的残忍。
【个人理解】对原文4.5有异议,太过于片面和偏激。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文化底层的内涵物的差异。(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第三节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特点】单一性,目标明确,强调观念绝对正确,情绪主导
【个人理解】群体意志和群体领袖意志。主导意志和被主导意志 在群体和领袖之间相互影响,是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个人观点】华夏民族是否被政府驯化过,古代的皇权不下县城,近代的文化大革命。
群体的人格化
西方:极度的个人主义,在群体下极度的群体意志的统一
东方:极弱的个人主义,在群体下适度的群体意志的统一
(独立章节:另做一篇,与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相关)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节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简介因素
1、种族 语言 文字 文化
2、传统
3、时间(时代)
4、政治与社会制度。
【个人理解】工业文明:以物为本 (以生产力,以产品)/农业文明:以人为本(生老病死,天道轮回)
5、教育
【个人理解】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有很大差异;工业文明下的教育与农业文明下的教育也有很大差异不作展开。
第二节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
1、形象--外形--包装--人设
2、词语-- 短词语--口号-强刺激--词语的威力与它们唤醒的形象有关
3、套话 (充满逻辑的闭环)威力如此强大,如果选择得当,它足以使最恶的事情改头换面,变得能被民众所接受(形象,印象,情绪)
[幻觉]幻想是群体保持活力的重要来源。(更多的是指想象力,幻觉是对想象力的激活)
[经验]根据过往对未来的推断
[理性]全体不受理性的推理的影响,却需要事物有理性的包装。
【个人观点】书中观点十分具体,个人有异议,持保留意见。不多做评价。
第三节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群体的领袖
他的意志力的坚强是群体形成意见并取得一致的核心,是形成组织的第一要素。
2、领袖的动员手段
断言,重复和传染(现在成功的网红抖音,微博大V都有这几个特点)
【个人理解】群体意志和群体领袖意志。主导意志和被主导意志 在群体和领袖之间相互影响,是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书摘】缺少成功的名望,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
第四节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牢固的信念
来自于 种族 语言 文字 文化 传统 时间(时代)政治与社会制度,教育
2、群体意见的多变性
【个人理解】
个人可以接受:趋异性的言论和影响因素
群体很难接受:趋异性的言论和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底层架构,个人涉猎不足不多做赘述)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书摘】
群体精神敌不过种族精神
种族精神代表文明状态,
群体精神代表野蛮状态。
(以上是我对整本书籍的概述,称这本书博大精深,似乎并不未过。
有许多概念性的内容,十分需要回到原著中去细细评读,我这是狗啃海螺一通乱舔,对我的粗见不要见怪。对此事感兴趣的书友一定要去看原著。)
最后回到我最开始的三个问题:
1、全国人民怎么看武汉,网上舆论,谣言,正能量对大众心理的影响。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呈现。
全国人民都表示对武汉的支持,但是拒绝与武汉人接触。认知底层群体的恐慌,映射到社会的管理者的身上。
网上舆论,各种千奇百怪,只要与自己无关就是吃瓜群众。
谣言-各种谣言,漫天乱飞。缺乏有公信力的信息渠道。
然而世上没有绝对正确信息,结果是,领导不敢说,百姓不敢信。
正能量-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善良与温暖,那份理解与宽容。
个人意志-确保自身的安全,隔绝与病毒的接触到变态的地步。认知越不足,这种现象越明显。简单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害怕本身,变成了恐惧。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变成了恐惧下的变态反应和应激反应。
群体意志-全国人民都表示对武汉的支持,但是拒绝与武汉人接触。认知底层群体的恐慌,映射到社会的管理者的身上。认知越不足,这种现象越明显。
2、大众在恐慌下的行为的底线,思想和意识形态。趋同性,趋异性。以及恐慌下的行为,盲从以及如何保证独立人格。
大众在恐惧下的行为的底线,在海南返回武汉的路上,我看到更多是保护自己的行为,绝大部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性。思想还是很传统和保守,真的是看得到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会抱团取暖,真正困难的时候一定会相互帮扶。但是对口罩缺乏的恐慌,医疗资源的挤兑,更多的是盲从。很难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职。自然人的独立意识在群体事件下是很难保持独立性,极容易被同化。
3、看完书后对我本人的影响,以及篇中的随笔。
130年过去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我决定,还是从我自己身边做起,力所能及吧。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有余力的时候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每天过的更充实一些,还有一定要学会去菜场买菜时怎么还价。
这正是:
浪花聚莲下,飘萍江湖中。
鱼戏莲叶下,荷花别样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