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许多的朋友同事等等与生活分不开关系的人,在空闲时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抱怨。而让人最长听见的尤其是来自自己最亲近的人。
朋友小A一早向身边的小C抱怨道,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唠叨,小到每天监督自己起床吃早饭,大到相亲结婚生孩子,总之感觉父母的声音无处不在,无处不晓。一边扶头感叹独生子女的苦恼。
听小A说的情况小C在一旁频频点头表示附和,也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小C高材生长得漂亮身材正,打扮时尚八面玲珑。身边从不缺少追求者,用她的的话说什么人他没见过,左挑右选最终跟了一个外国人结了婚,虽然离家远了但也算离开了父母的魔爪。说完还不忘看向小A举杯,最终多了一句“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听完了她们的对话一旁的我,微微一笑。是呀少了些什么,少了什么呢?
想到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小学离家很近每次吃过早饭上学前,妈妈总是提前拿出书包帮我挎在肩膀上,临近出门还要说一句“路上小心,放学早点回来不要乱跑”。我们头也不回拜拜手“知道了”……
中学时上了县城离开了家,但每星期还可以回来一次,总是很兴奋。兴奋的不是看见比看到自己还开心的父母,而是妈妈做的满满一桌的菜。饭桌上妈妈总会询问自己学习状况,我们填饱肚子溜之大吉。临行前父母总体嘱咐一句“太凉注意保暖,小心感冒”。我们头也不回拜拜手“知道了”……
高中更是由一星期回来家一次变成了半年一回,由于功课增多唯一在家的寒暑假的天数也越变越少,饭桌的菜多了不止一倍。父母的话变得多了,我们的话却变得越来越少,寒冬夜里书桌前总会有一杯温热的牛奶。临走时妈妈总是又说了一遍“注意身体,不要熬的太晚”,我们抱着课本奔向汽车“知道了”……
大学到现在工作后都很少回家,每次都是风风火火回去急急忙忙赶回来。在家里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长,到最后出差更加忙碌,以至于到现在很久没有回去过。但每次临行前都还记得妈妈的叮嘱“等你到了,记得报平安”,“老妈,知道了”这一次我抱着老妈提前开口……
因为我懂得了,所谓父母的唠叨是另一种方式的表达“我爱你,我很在乎你,我害怕失去你,所以你要健康、平安、快乐”。
就像最近我阅读的一本书里写的,“我们也并不是故意不去珍惜我们所在乎的人,因为人们都怕失去爱,害怕失去对自己重要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懂珍惜,只是距离太近,所以模糊了眼和心。就像拍照一样,距离太近,就没有办法对焦。而一旦面对离开跟分别的时候,那份情意有多重要就会自然在心里浮现”。
“感觉少了什么?”也许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等你到了,记得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