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润之江,思想溯源铸华章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思想如炬,照亮征程。从仓桥直街“原汁原味地保护”到良渚古城石破天惊的申遗成功,从西湖畔浙江美术馆的落子到农家书屋星罗棋布,一张文化大省建设的恢宏蓝图在之江大地渐次铺展。循迹溯源,我们更加深切体悟到:先进思想一旦与丰厚文化土壤相遇,便能迸发出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能。

    留住古韵乡愁,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20年前城市化浪潮汹涌,推土机轰鸣处,古街老巷岌岌可危,习总书记踏雪仓桥直街,一句“原汁原味地保护”定音,让840户原住民枕水而居,43座老台门巍然屹立,今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从西湖、运河的波光潋滟到良渚古城的黄土台墩,他反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使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向世界递出“何以中国”的鲜活名片。守望根脉,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原乡,让子孙后代在青砖黛瓦间听得见历史的回响,望得见山水的灵动,记得住浓浓的乡愁。

    回应时代之问,以创新之笔书写文化新篇。面对“成长的烦恼”,习总书记洞察文化对发展的深层撬动,以“八项工程”系统布局,把文化生产力写进省域治理顶层设计。他拍板把寸土寸金的西湖岸线留给浙江美术馆,让白墙黛瓦与玻璃幕墙交相辉映;他牵挂农民读书不便,推动嘉兴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全省覆盖,让书香跨越城乡壁垒。文化精品、文明素质、文化传播等工程接续发力,使浙江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实现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同频共振。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心,正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可知可感、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区域竞争力最深沉、最持久的内核。

    升华精神境界,以天下情怀激活文化创造。习总书记在浙江率先提出“让文化绵延不绝,让创造生生不息”,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历史自信的新高度。良渚古城成功申遗,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世界文明版图贡献中国坐标;大运河在保护中重生,成为人民的运河、世界的运河;“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数字化手段让千年丹青走向世界,彰显开放包容的文明气度。他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东方智慧在时代洪流中历久弥新。胸怀天下,方能以文化之光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之路,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永续辉煌。

    从之江潮涌到华夏山河,文化薪火因思想指引而愈燃愈旺。今天,我们重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更加深刻体悟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把文化作为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才能在新征程上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让我们循迹再出发,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使泱泱中华的文明之光照亮未来、辉映寰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