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大多数时候其实并不准,就像每每发现自己猜测苦苦追求的女生的心思其实是徒劳无功。但眼睁睁地看着它变为现实,而且是一件坏事的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能先表现出熟悉地错愕,接着只好苦涩地笑着接受现实了。我一直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惊觉无聊和迷惘早已全面侵占了自己,儿童期的自己从未想过会有这种事,但一旦成长起来,涉了一点事,颇看过几回跳梁小丑的偶戏之后,就自然而然地预感:势单力薄,踽踽独行,雾色笼罩还掺入了雾霾,凶多而吉少,下下签也。
无聊不等同于悲观,无聊只是无聊本身。凶多吉少有时也并非坏事,至少为一潭死水的人生搅起了一点涟漪,测试自己的定力是否足够。我测试过一次,重大的所谓人生路径的测试,以“作”(第一声)的形式预设了一个最糟糕的情境。这也是预感形成的另一处来源。情境关于成绩,健康,社交,以及所谓人生方向,都是坏的。失望地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定力,苦熬不住。这让我陷入一点悲伤,继而是一点无聊。而无聊又发起冲锋号,攻城陷地,占领有聊的领地,易主而新政,我早就皮存而质变了。失眠是很难受的事情。
无聊导致空想。死亡,自然成为我想讨论的一个话题了。它每每被称作终极话题,现在我倒觉得,它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初始命题。我不明白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出的“未知生,焉知死?”的用意。了解死亡的机理和本质才能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才有面对困厄人生的勇气?才能让卑微的生命能够让自己活的有那么一点尊严?
叶落归根?有时悲哀地发现,往往根枯然后叶落。
我终于不懂我为什么要活着。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