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鸣山镇的小集市。
虽小,什么都有。开馆子的,卖菜的,修鞋的,卖药的,补胎打气的,应有尽有。也自是繁华,热闹。
已然是春天,迎面而来的风,略带着暖意。
这个时候,忙碌者始终忙碌,闲散的人依旧闲散。
这天下午,在暖阳照耀下的集市的那块空地上,显然热闹超过了平常的日子。锣鼓声,欢笑声不时的传来。
几乎黑压压的围了一圈人。虽然嘴里叨咕着鲁迅先生的话“中国就是看客多”,还是忍不住前去观看。
幸好颜值不错,有帅哥给让着,我得以挤了进去。才发现原来是耍猴的。
只是,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一手拿着皮鞭,一手拿着太平鼓。在指挥几只猴子钻圈。
那个男子面目黧黑,双眼深陷,酒糟鼻,一口黄牙。带着颜色已然发旧的帽子。
他的猴军,军容不整,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毛色无光,似乎挑衅的望着着他手中的鞭子。
只见这个师傅说,初到贵地,请大家捧捧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钱碰个钱场。
他的话音刚落,四周围就爆起了笑声。
有一个人还故意打趣:你说错了,是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大家看着都笑,他也笑。
猴子在他的指挥下,钻圈,骑自行车,走钢线,翻筋斗,认数字都表现的很好。
一看就训练了好多年。
最后的一个节目,竟然是猴子拿着一块纸牌收钱。那纸牌上一个付费二维码。
扫一扫,红包支付。多少随意,也是个心意。
猴子擎着牌子满场转圈,老板在吆喝:来来来,捧个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发红包捧个钱场。
这个耍猴的师傅,好时尚啊。
就因为这一点,我不由地多看了他一眼。
节目表演结束后,他给猴子香蕉吃。自己则坐在一边抽烟。我明白他的牙为什么黄了。
镇上开馆子的王叔则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这个师傅聊天。
看节目的人还没有走散。一些家长还领着孩子站在旁边看猴子吃东西。
通过他们的谈话,我才知道,这个师傅是四川人。从小是个孤儿,后来就跟着师傅耍猴了。
也没有成家,一辈子就是迎日送月 风餐露宿,走南闯北。吃尽苦头,也看尽了风光。孤独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常态。
他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还品尝过各地的美食,阅历及其丰富。
终身以耍猴为业,视猴为朋友为亲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四海为家。
行走江湖,颇以自己的职业为傲。
太阳渐渐偏西,集市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
王叔走了,他要准备晚饭了。
这个耍猴的师傅,也仔细收拾自己的东西,带着自己的猴军离去。
看着他以及猴子瘦弱的背影,看着这个民间艺人,内心不由生出感慨,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不多了。一个人,四只猴子,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
相信大家都会记住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住这个耍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