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策略之二——以问题探讨为引领
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深入理解文本,在问题讨论中学会阅读。黄老师举自己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课堂中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是:读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不懂的句子文章?题目为什么说“我们家的男子汉”,而不说“我家的男子汉”?你有没有发现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文章中的小标题一般有什么作用?本文的小标题是否都能够统领后面的所有内容?如果我们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分别用哪些句子比较好?换了的小标题和原来的标题有什么不同?从这些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你认为男子汉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阅读教学以问题探讨为引导,其主要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并不是凭空培养的,要借助文本的阅读,用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的问题,是很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采用以问题讨论为引导的策略,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中培养问题意识。要解决问题,先要发现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面对文本,能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问题。
教师既要能用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还要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和加工,申发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于老师教授《宇宙里有些什么》,一个学生问:“千万万颗星星是多少颗星星?”有同学很不屑的说:“千万万颗星星,不就是一千亿颗星星吗?”于老师发现了这个看似简单甚至幼稚的问题背后的教学价值。她问:“既然千万万颗星星就是一亿颗星星,为什么课文不写成这样呢?”于是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明确一千亿颗星星说成千万万颗星星,一是说明这是概述而不是确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达更能表现星星的多。
特别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用来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问题,一定要来自文本,一定要来自教师亲自阅读,一定要来自立足学生立场的思考。课堂提问如果完全脱离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就无法真正推动阅读教学的进程,更不能引导学生的阅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我们说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仍是阅读教学的应尽责任,尤其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尤为必要。课堂中所有问题应给学生明确的答案,意思是该明确的明确,该存疑的存疑,该共存的共存,该纠正的要纠正,是非不分,含糊其辞,简单否定和肯定,很容易混淆学生的判断,搅乱学生的思维。
要杜绝两种假课型,一种是一问就答,一答就对,一呼百应,一答了之;一种是打开PPT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再进行交流,教师出示答案,学生齐读答案记下答案。这两种里都没有教学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不是千方百计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不是教师用种种方式出示答案,而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暴露他们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走出来,这才叫教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不会的,就是不喜欢的让他喜欢,不知道的让他知道,片面的让他全面,肤浅的让他深刻。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解决问题才叫学习成长。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