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听过这个著名的故事:
某天,一位心理学家正在准备第二天的演讲,可5岁的儿子,却在旁边嬉闹不停。
于是,心理学家想出一个办法,他把一张废旧的地图,撕个粉碎,然后告诉儿子,如果他能把这张地图拼好,就奖励他一袋巧克力。
心理学家想,这张地图很复杂,要拼出来至少要在1个小时以上,他终于可以用这1个小时,安安静静的准备演讲了。
可是只过去10分钟,儿子就把地图拼好了。
心理学家大为震惊,他问儿子,你是怎么做到的?
儿子说:”很简单啊,因为地图的背面是一个头像,我把头像拼出来,就等于拼出了地图“。
心理学家顿悟了,他为演讲找到了最好的题目——《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就是对的》
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的样子,却和我们的视觉无关。它是我们的感知,理解以及行动。
在10年前,一走出火车站,就会有很多小贩围上来,向你兜售这个城市的地图。很多外地的游客一般都会买一份,因为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份地图就有了方向。
现在你还看的到有卖地图的吗?没有了。因为我们有了电子地图,它随时定位、更新,更快捷、更准确。
但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大脑中,也有一份地图——它就是我们的思维。我们每天都在用它,去追寻我们想要的东西。
科技的进步,可以随时修改过时的地图,但是我们却很难随时修改我们大脑中的思维,尽管这张地图可能早已破旧不堪。
有一位朋友,经常跟我说,你太喜欢鼓吹努力了,什么5点起床啦,做100个俯卧撑啦……这个世界努力的人很多,可成功的人却很少,所以,努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他说的没错。如果你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越努力,越糟糕。
你是走在正确的道路?或是错误的道路?完全取决于你头脑中的那张"地图",你的人生不过是按图索骥。
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正用这些“地图”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却从来都不怀疑它的正确性,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所看见的,就是真实的世界。
看看每天有多少人,在争论中死去活来,你就知道他们对捍卫自己的地图,有多么的强烈。
我们依据我们头脑中的地图,然后产生相对应的态度和行为。即使是同一件事,但由于每个人头脑中的地图是不同的,于是,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也是不同的。
比如,上班这件事,究竟是打工,还是创业?把上班看成"打工"的人,永远只做着分内的活,多1分都不干,因为又不会涨1分钱工资。他们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何轻松的拿到高工资?"
而把上班看成"创业"的人,不但做好分内事,还做很多很多根本就不用做的事,甚至他们还会"创造"一些事出来做。他们同样也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那么还需要做什么?"
"打工"思维人可能永远理解不了"创业"思维的人为什么那么拼命?因为在他们眼里,可能他们是一群"傻子"还有点"疯"。
他们可能看不到,甚至永远看不到,他们已经跑上了一条错误的跑道,却不自知。他们拼命的跑着,却渐行渐远……
再举一个夸张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其实那个向北走的人,即使走错了,但只要他在这个方向上,永不停歇,其实也是可以到达正确目的地的。可是很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处乱走,不停的改变方向,导致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走到了何方圣地,最终迷失了自己。
努力,只是一种看得见的,态度和行为,而指导它的思维,却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东西,最难发现,也最难改变。
和电子地图不同的是,电子地图的更新,是依靠外在的技术;而要更新我们大脑中的”地图“,却完全不能依靠外在的判断,只能依靠我们的”内心“。
我们的”内心“应该如何工作,才能让我们看到的世界尽可能准确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做起:
1、不断学习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原则"。
2、不再以自己的认知为”正确“,而是多变换角度,尝试更多的可能。
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光下决心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这张地图上查漏补缺,只有保证它尽可能的准确,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走向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