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战争题材的作品,似乎很久很久了。曾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严重与人设不符的类型,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大约是受父辈“精神蚕食”过于严重的缘故吧。
当书房的明亮随落日余晖一点一滴消退,直至夜幕降临,回归黑夜。我没有开灯,顺势打开电脑,开始观看我计划好的影片——《决战中途岛》。闲时,曾听父亲说过这场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它挫败日本在中太平洋的攻势,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盟军节节退败的局面,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就此看来,《决战中途岛》这部影片应该非常不错,但实际上它的影评评分却并不高,好在我选择电影,从来不以影评评分作为依据。
无边无际的海洋上,停靠着一艘艘威武壮观的战舰,点缀的整个海面更加壮阔,越是这样繁华的画面,愈是衬托大战即将来临的悲壮。随后,日军的机群开始粉墨登场,超低空的飞行,一轮接一轮的轰炸,顿时让汪洋成为了火海,威武又壮观的舰艇群,在那一刻瞬间从军力强盛先进代表转换成了埋葬生迹的炼狱。场面如此宏大,但整部《决战中途岛》所呈现的事件脉络及故事进程是紊乱的,若再拿历史事实比较,它的符合度大约也就仅剩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2个多小时,第一次看战争类电影感受到煎熬,途中我几次想结束这部影片的观看,但又希冀后面的剧情有所改变,回归史实。只是,直到结束,希望都是以失望告终。
也就这样吧!当打算接受此结果时,老父亲适时出现在了我旁边,他甚至拖了张椅子过来坐下,再一次与我讲述“中途岛之战”。它为什么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日军的战略失误在哪里;以及一代美军名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的军旅生涯……原本,我在观看《决战中途岛》后,睡意浓浓,只因听老父亲讲了足足1个半小时的“中途岛之战”,周公落跑无踪,我又来了精神,去查看了此战的相关资料。
中途岛战役,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于1942年6月4日展开,6月7日结束,以美军损失一艘“约克城”号航母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决定性胜利,得到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而终结。
在这近一周的时间里,日、美两军上演了无数次的博弈,战点选择,情报拦截破获,战略部署,调兵遣将等等,任何一个点拿来放大,都是一部极具史实又精彩绝伦的上佳影片。《决战中途岛》将点设在了转折中的转折点“情报拦截破获”上,立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画面也足够带给观众视觉震撼,唯让人感觉不舒服处就是整个故事的散乱和死水般平稳的演绎,看的人犯困。而1976年上映的《中途岛之战》突出点与它几乎相近,但后者更加贴近乃至契合历史事实。
4个小时,看了两部《中途岛战争》电影,回过头来才看清自己的影片选择点,原来是求实。
战争,多么轰轰烈烈的一个词,又是多么的悲苦。在《决战中途岛》影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战争是种传染病”,而成就这场疫病的因素,却是人。因为无尽的贪欲,所以触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途岛之战”如是,其他的战役亦如是。战争指挥者说:“每场战役都需要奇迹”,可每个时代的平头百姓要的,从来都是在国泰民安里的一份稳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