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小时候,母爱是雨中送伞,雪中送饭,深夜送医等诸如此类,千篇一律。我是个语文老师,学生交上这类作品我只会给个及格分,表示无感。可是,试想年幼的我们对母爱似乎悟不出多大的味道来,这也难怪。对于母爱我们享受其中总觉得是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并且理直气壮。
长大后。
长大后,母爱好像变了样子,可又似乎没变。是我们体会和接收的硬件系统自身已得到升级。母爱变成了土鸡、土鸡蛋,变成了腊牛肉、腊笋子、腊鱼、腊肉……妈妈差点儿把家里整个冰箱的存货带来给坐月子的女儿。这些都是女儿爱吃的,都带上,她那时心里大抵是这样想的。所以公鸡带着母鸡,大蛋带着小蛋,白蛋带着绿蛋齐落落地赶到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我家厨房,似乎是要完成一项庄严的使命。
长大后,母爱的分量又增加了另一层。它是婆婆将我从产房里换下的血淋淋的衣物洗的干干净净;它是婆婆每天穿梭于各大超市按食谱选取食材,给我做出的天天不重样的每一碗粥、每一锅汤、每一份营养餐……
叫我如何才能报答?
道一句“感君千金意,愧无倾城色”不妥。此处更为“感君千金意,愧无倾世才”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