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
醉字由“酉”和“卒”组成,字面上看,是靠着酒缸子昏死过去的样子。这大概就是醉最早的形象。所以,醉了,让人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喝酒喝多了,醉了。醉是什么样子呢?卒,像死了一样昏昏沉沉的吧。
然而喝了酒,未必就昏昏沉沉睡着了像死了一样。酒这东西,初品起来,或醇厚馥郁,或辛辣刺激。若是好酒,入口后,全身的毛细血管都支棱起来,一股暖暖的感觉,格外舒适。这是微醺。再饮几杯,大腿小腿,犹如蚂蚁钻身爬过,然后耳热脸红,看人便渐渐失了原貌。自己说话做事,也改了脾性。原本内向不爱说话的你,可能这时候会把平素打死也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不敢许的愿,许出来,不敢见的人,见了去……所谓酒壮怂人胆即是也。也有平时走路生风的英雄,喝下几碗酒,想起来伤心事,默默无语,抱着一棵树大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得酒赶满腹心事。还有的,平时是谦谦君子道貌岸然,几杯阿堵物下肚,便原形毕露污言秽语丑态百出,所谓酒是试金石不假也。
醉了的时候,是人的自我防御最薄弱的时候,也是人最真实的袒露。有人酒后真言,有人酒后误事,也有人借酒浇愁。总之不是酒的过错,是人借酒来发泄。但是跟红颜祸水的说法一样,酒也是担了很大罪名。
我是挺喜欢酒的,无论红酒白酒黄酒,都愿意品几杯,无论国产还是洋酒,都愿意尝尝鲜。但是身体状况不允许,也就沾沾嘴唇罢了,不能体会到大醉淋漓的快感。身边人也是酒量极大,而且有节制,所以也没有机会观察到第一手的醉酒现状。
醉字引申使用,“陶醉”最普遍。沉浸在某个状态里。听音乐会陶醉,看电影会陶醉,欣赏舞蹈会陶醉,参观美术作品展览会陶醉——这些都跟艺术有关系,艺术就是人类精神之酒,这倒也不矛盾。母亲听孩子咿咿呀呀说话也会陶醉,恋人之间彼此目光的对视也会陶醉,这样是情感的沉醉。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写下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身体里,有一股暖暖的感觉,如同毛细血管炸了一样,腿上似乎爬过了蚂蚁。这是典型的醉了的状态。
于是我想起来,其实不仅仅酒可以让人醉,很多事物可以。比如茶,有一年,我得了一饼相当不错的普洱茶,专门买了一个陶炉煮茶。冬夜,外面雪花飘飘,隔着两层玻璃窗,我靠着暖气包,裹着大大的羊毛披肩,慢慢烧水煮茶。一泡一泡喝下去,感觉眼睛都迷离起来,那种毛细血管张开,浑身发暖,腿里面爬蚂蚁的舒服感觉慢慢席卷全身。老贾说我这是喝茶喝醉了。还有就是每年春天,我的玫瑰花盛开时节,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采下几十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放在清洁的大碗里扣着,晚上洗干净手,一朵一朵把花瓣扯下来,花药掐下来,用筷子捣碎花瓣,装在玻璃瓶子里,再加上蜂蜜拌匀,一晚上仔细操作,可以得到一瓶上好的玫瑰酱。这样的操作,人整个在花香和蜜甜中浸泡,常常是还没有吃一口,人已经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