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喜好跑步,这是众所周知的了。他每天都要跑步,并且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年跑一次马拉松的习惯。
在他的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序言里,他写到跑步“即是锻炼,也是隐喻。日复一日跑步、参加各种比赛、逐渐增加难度,通过不断挑战更高的水平,我得到了升华。至少这是我每天挥汗如雨的动力:提升自己的水平。我并不是伟大的运动员,我的水平很一般,或者用平庸形容更准确。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和昨天相比,我是不是进步了。在长距离跑步中,唯一需要击败的对手只有你自己——你过去的状态。”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他直到33岁才开始跑步,“耶稣在这个年纪去世,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这个年纪开始走下坡路。33岁也许是人生的某个交叉路口。”
村上春树依靠跑步时独处的安静时光来保持“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这也给了他足够的耐力去坚持他的事业:坐在桌边写作并关注于作品。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跑步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取而代之的,他描写跑步时脑海里的思绪就好像天上的云朵:“云朵有不同的大小,它们来来去去,而天空始终是同样的天空。云朵只是天空的客人,会从天空中离开、会消失。”
书中有一章尤其生动,村上春树回忆起在马拉松赛事发源地跑步的经历。这段长达42公里的路程据说是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在马拉松之战中击败了波斯人后派出的向雅典报信的信使跑过的路程。
村上春树跑的方向与那位信使相反,他是从终点开始的。这是他第一次跑这么远的距离。在高峰时段的通勤路上跑步,汽车和卡车不断从身边经过,让这次令人精疲力尽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跋涉愈加沉闷。
不过所有关于跑步、写作、训练的描述都既是故事又是隐喻。正如作者有时羞怯地承认,这本书“的确包含了不少算得上人生感悟的东西。”
阅读村上春树的这本书,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安静的书店里度过,书中的描写真是让人着迷,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的确充满了人生感悟。其中之一就是人要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一天的工作:跑步和写作的过程中,村上春树认识到你应该在发现自己精力枯竭之前就要停下来,而不是在此之后。这样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他写道:这样做,第二天的工作会出奇的顺利,我想海明威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想要能一直继续下去,你需要保持节奏。这对于耗时长的工程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