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正立体的立体主义

1.古典艺术和现当代艺术的本质区别是描绘自然和表达自我两种不同目的,以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为代表,现当代艺术不再追求展示真实的自然,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主观的审美情绪。因此,进入现代艺术后,各种各样的风格主义、艺术运动开始诞生,本质上都是艺术家们全新艺术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2. 塞尚、梵高、高更被公认为是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启示者,他们在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交接的时期,用艺术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进而诞生出类型多样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3. 塞尚、梵高、高更三位的艺术观念可以引申出三条非常重要的现当代艺术主线。塞尚是以抽象的立体图形将现实事物抽象化,由此引申出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梵高是以自己的主观情绪扭曲现实画面,深刻影响了表现主义、野兽派等;高更认为艺术是返璞归真,在他的影响下诞生了原始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

4. 进入20世纪之后,整个艺术界如同一个“大熔炉”,内部交流非常频繁,因此各类风格主义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例如达达主义受到了很多象征主义和原始主义的影响,也有立体主义的影子包含其中。

5. 立体主义(Cubism)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在古典绘画中,艺术家是追求将三维世界的立体感,在二维平面上表达出来,例如透视法、明暗法、解剖学等,都是为这个目的而服务。但是,立体主义认为这种立体感并不是三维物体真正拥有的立体感,只是在二维世界的投影,利用一些技巧来看上去立体。

6.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一直在追寻“什么是真正的立体”,他们认为要在二维平面展示三维世界,应该将事物拥有的不同侧面都展现在其中。因此,立体主义用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将碎片抽象的形态组合成所要展现的目标。

7. 多点透视是立体主义在绘画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将物体不同的面切开,展示在同一个平面中。例如毕加索的创作,在画一个女人的侧面时,会将女性的正面也展现在画面中。

8. 传统的古典绘画是着眼于被观察者身上,立体主义艺术家则是首次将着眼点置于观察者身上。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两只眼睛在同一平面上,决定了我们看到的形象。但如果是鱼的眼睛,长在身体的两侧,人类看到的直线在它们眼中就是弯曲的。因此,立体主义是对观察事物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9.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经历了不同的风格时期,在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时期,他最重要的艺术贡献就是创立了立体主义这一艺术风格。

10. 毕加索一生有两个重要的立体主义时期,第一个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一个物体,经过抽象化处理后拼接在画面中,代表作包括《小提琴》《弹曼陀铃的女孩》等。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比较灰暗,因此当时的毕加索更加聚焦于事物的形态,注重色彩会容易落入写实的俗套,对于多点透视的核心表达是一种注意力的分散。

11. 毕加索35岁以后,进入了第二个立体主义时期—— 综合立体主义。这一时期毕加索将自己立体主义的思想再次扩大,将视野从一件物品扩大到整个世界,把不同的物体有机结合在一起,看上去或许非常失真,但在意义上是以一个整体来展现各个部分。

12. 毕加索在综合立体主义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拼贴艺术。毕加索常常会将报纸杂志上不同事物的部分剪下来,贴在一个画面中,甚至会在其中进行油画创作。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和后来当代艺术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例如当代艺术之父杜尚的现成品艺术。

13. 梅辛革,全名吉恩·梅辛革(Jean Metzinger,1883-1956),是20世纪一位非常重要的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他在立体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理论化。他在立体主义的表达维度中增加了颜色这个维度,此外,他还提出了“表达完整世界”的艺术观念。

14. 古典艺术常常表达一个瞬间、一个平面中的事物,然而梅辛革认为这只是世界的一个截面,由此而提出了“完整世界”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则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方式给出了一个可能性的答案,

15. 起初的立体主义只考虑了事物存在的空间,忽略了时间这个维度。杜尚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给出了立体主义另一个表达的侧面,将时间考虑进了二维画面的表达中,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姿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的残影,将时间线展现在了画面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