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学实践论(31):【训练视角】他山之玉(18)

(接前文)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不知南伯子葵听懂了没有,也许他就像无数喜欢听新鲜事的人一样,这边听完了,那边也就忘完了。而且对于女偊说他“子非其人也”心中尚有不忿,所以他接下来问女偊:你说我不是材料,难道只有你才能修成吗?你又是怎么得知如何修道的呢?

面对这样的人,也许换个人就不理他了。因为这样的人没有真正的向道之心,否则他一定会非常恭敬地向女偊求教,即使一开始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不够恭敬,在女偊指出他的问题后也会立刻改变态度,诚心求教。特别是女偊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问题而完全不理他,反而非常详细地把自己对如何修道的过程和体悟告诉了他——虽然是假借着告诉别人的说法(其实哪有别人啊,卜梁倚——不亮伊,就是点不亮的你啊),这时他应该意识到女偊的一片慈悲之心,从而端正态度。但他并没有,从他听完之后再次问的话中就可以听出他心中的不服气——你说我不行,难到就你行吗,你不也是别人教你的吗,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其实南伯子葵(难驳子愧?——实在很难反驳你的心态让你感到惭愧,否则的话,你就真的成了难得的修道的材料了)这样的人,代表了绝大多数的红尘中人,所以庄子只不过是借幽默的文字暗讽世间的“好道”者而已。

但庄子本身是慈悲的,他虽然知道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南伯子葵”,但他还是愿意扮演“女偊”——女者,母也,偊者,独行者也,女偊,就是像母亲一样慈爱但却得不到子女真心孝顺的孤独老人(只是看起来老,其实青春常在),仍是一遍遍耐心地像对待子女一样敦敦教导——庄子借助女偊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深入地阐释了如何“闻、思、修”的过程。

曰:“闻诸副墨之子,

副墨,指代文字。副墨之子,指代文字所蕴含的智慧。

女偊说,我从通过参悟圣贤们留下来的承载大道智慧的文字明白了修道的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庄子留下了那么多蕴含承载大道智慧的文字的原因。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类,还有追求究竟自由的生命,这些文字就一定会遇到有缘之人,那时,庄子隐藏在文字中的智慧与秘密,就会在真正的求道者心中如灯一样重新被点亮。

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

女偊并未简单地回答一句就结束了,而是更为详细地说明了如何“闻、思、修”的过程。

洛诵,即诵读、背诵的意思。洛诵之孙是指什么呢?诵读、背诵首先会产生对诵读背诵内容的理解——可以用“洛诵之子”来表示,但仅靠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深入,即深入体会、体悟,并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印证——这就是“洛诵之孙”。

女偊接着说,文字背后的智慧是怎么得到的呢?是从不断地诵读、背诵这些承载着大道智慧的文字,然后不断深入思考、体会、体悟得来的。

有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字背后的深义、文字承载的智慧,在一遍遍的诵读、体会、参悟中,就会不绝如缕地慢慢地渗透进修道者的心里,直到某一天,从量变就会达到质变,于某个瞬间豁然开朗。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多年前初遇《金刚经》,翻开之后感觉犹如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还是比较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自己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就从网上找了一张带有这四句话的图片,设为电脑桌面,持续了好多年。那时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一切都如此真实,为什么偏要说如梦幻泡影呢?但没有想到好多年之后,突然明白了这句话,发现一切的确如梦幻泡影!不要说别的,就连自己的身心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何况其他。所以,对于古人留下的经典,一开始读不懂也没关系,不断地读,不断地悟,总有一天就会明白的。

洛诵之孙闻之瞻明,

瞻:本义为向远处看,或着向高处看。

瞻明:即要以超越的视角来进行观照,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看得清。

没想到在这里庄子直接把视角拿了出来,而且对于这个视角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太低,不能太近,不能太浅,否则就看不清楚,悟不明白。

庄子借女偊之口接着说,多读多诵就一定能思考、体会、体悟明白吗?其实还不够,这只是基础要求,同时还必须跳出文字的局限,以超越的视角,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面、更广的层面来进行深入地观照,然后才能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的意义。

瞻明闻之聂许,

看到这里,不禁莞尔。庄子真的很幽默呢!幽默中却藏着大秘密!

聂许,即附耳私语——附耳过来,我偷偷地告诉你!

超越的视角从哪里来呢?嘿嘿,这是个秘密,等没人的时候,我再偷偷地告诉你!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如果满大街的人都知道的话,那也就不值钱了。

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我告诉你了,你会相信吗?你会不会听了之后,觉得我是在逗你玩呢?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当我是在逗你玩吧。

据说吕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抒发心中的感慨——

一担黄铜一担金,挑到街上试人心,黄铜卖完金还在,世人认假不认真。

为何“瞻明”只能从“聂许”获得呢?——为什么超越的视角只能在无人的时候偷偷地告诉你呢?有几个原因:

1)如果公开地对大家都说,那么大家都会听到,但同时也许会认为这并不是专门对自己说的,所以可能听过了也就忘掉了。

2)公开对大家都说的内容,听到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没有什么稀奇的,大家都知道,所以也就看不出其珍贵的意义与价值,更难以深入实践;

3)有些内容,看起来与大众的认知是明显相互矛盾的——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常识(比如上面说的《金刚经》中的四句话),公开说就会导致大众的质疑,从而会严重影响修行者的信心;

4)有些内容,是某个法脉传承中非常独特的方便法,公开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也会导致大众和修行者的误解,私下说,有什么误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解答,就可以解除疑惑;

5)有些修法,可能会涉及个人生活隐私,或者不方便公开表达的内容;

6)有些内容,属于非常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大众很难了解,比如密宗中的本尊、坛城等等;

7)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有对机的说法与解答,才能有效地解除疑问和障碍,因此一对一私下沟通更为有效。

8)其他原因。原因太多,无法尽数,略而不谈。

聂许闻之需役,

需役,即深入的实践。

偷偷告诉你的这些内容,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深入的实践中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视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规律、得失、教训,从古代圣贤那里就开始了。

需役闻之于讴,

于讴,即咏叹歌吟。咏之于口,吟之于心,咏之吟之,体之悟之。吟咏的过程即是反复参究、体会、领悟的过程。

深入的实践从哪里来?从对圣贤留下的承载大道智慧的经典以及老师给予自己的指导反复吟咏、体会和领悟中来。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由此相互促进不断深入。

于讴闻之玄冥

玄冥,深远幽寂之意。玄冥是生命本体——道的特征。所以,在不断的反复闻思修的过程中,随着体悟越来越深,这时也就越来越接近“道”了。

一定要明白,“闻道”并非是学习知识,正如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闻道”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地从所有不是道的东西中出离的过程,所有不是道的东西全部出离完了,最后再没有什么可以出离的了,剩下的就是道本身了。前文中,这种出离,即是用“外”来表示的——外天下、外物、外生。

当通过“外天下”、“外物”一步步地深入,当进入到“外生”阶段的时候,也就进入了“玄冥”之境——或者说,当进入了“玄冥”之境的时候,也就进入了“外生”观修的阶段,其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外生”。

在这个阶段,圣贤留下的经典、老师给予的指导、开示,就成了打开“玄冥”之境开启智慧的钥匙——这些钥匙其实正是前辈们从“玄冥”之境中开启智慧后总结出来的。那么他们又是怎么打开“玄冥”之门的呢?他们使用的钥匙是更早的圣贤留下的经典和他们的老师给予指导、开示——这就是一代一代的“智慧之钥”的传承。

当他们进入“道”的大门之后,就开启了“道”的智慧,于是他们就可以根据时代所需创造出新的钥匙。这种钥匙有多少呢?非常多。“虚极静笃”是钥匙,“观复”是钥匙,“心斋”是钥匙,“坐忘”是钥匙,我们正在解析的“撄宁”也是钥匙。钥匙虽然很多,但不一定都适合每个人。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了吗?

对于笔者而言,雪漠老师的《真心》就是最好的钥匙,所以这也是笔者在各种场合下都一直推荐《真心》的原因。因为笔者相信,《真心》是一把非常适合当代人打开生命本有智慧宝藏的钥匙,雪漠老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性智慧精华都融入到了《真心》之中,特别是其中的偈颂“真心六品”,相当于六把智慧金钥匙,当你学会使用它们的时候,就像把钥匙插入锁中,轻轻一拧,“啪”的一生,真心之锁就打开了。推开真心之门,你就会蓦然看见一望无际的真心的海洋。

现在回到主题——

在进入“玄冥”之境后,感觉一切都非常地深远幽寂——世界消失了,身体消失了,感官消失了,连念头也消失了,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深渊,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四面八方也见不到边际——其实在这种状态里哪里分得出所谓的顶、底和四面八方呢?这时,该怎么办呢?

其实女偊在前面对卜梁倚(不亮伊)同时也是对南伯子葵(难驳子愧?-难驳嘴?)已经说明了此阶段修行的关键点——“外生”。“外生”就是一把钥匙,就是一个关键节点上的路标,否则修行者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一个修行者的认知当中,“生”是生命之根本,他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个“生”也是要“外”掉的,不仅“天下”要外掉,“物”要外掉,连“生”也要外掉!如果不是有经验的过来人面对面指导的话,你怎么会想到要把“生”像身外之物一样外掉呢?所以当修行者进入这个阶段,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师突然悄悄地对他说,现在你该外“生”了!对于修行者而言,如果是第一次听到的话,无异于一个惊雷!所有的妄念都在这一刻全然消失!

而老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在修行者目瞪口呆的时候,一个电光石火般难得的契机已经出现——“咳!就是它!”老师这时可能会突然再次大叫一声,提醒修行者当下反观自照——那个本自无生的本心不正赤裸显露着吗!

若是利根之人,即可当下觉悟,如大梦醒来!

如果是钝根之人,怎么办呢?那也没关系,至少这瞬间的体验会带给他一些难得的体悟——虽然无法言明,但总归是有所不同。

这时就可以继续参照前面解析“外生”时的观法,一步一步地观,一步一步地悟,只要深入观照,深入体悟,慢慢地同样可以见到无生的本心。

见到无生的本心后,继续守护此本心,然后继续按照“对境不生心”的观修方法继续观修,慢慢地就会达到真正的“外生”。

玄冥闻之参寥,

参寥,参者,即参悟,精神高度集中进行深入参究、体悟的状态;寥者,空旷、高远、寂静之意,即空旷之心、高远之心、寂静之心。参寥,即是深入地观照并体悟此空寂高远之心最究竟的真相、真性,直到彻底看清,了无疑惑为止。

注意,女偊的两次回答,分别从两个角度——客观视角(外视角)和主观视角(内视角),阐释了“闻道”的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将内外两种角度的阐释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比较完整的“闻道”指导方法体系。

客观视角侧重于说明各个阶段的修行目标和实际效果呈现,主观视角则侧重于说明这些修行目标和实际效果是通过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实现的、达成的。

笔者在解析女偊第一次以外视角进行回答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观心修行经验,补充了对应的内视角方面的内容。现在进入到女偊第二次以内视角进行回答的内容时,刚好验证了笔者前面补充的内容,这至少说明,在总体上来说,笔者补充的内容是符合庄子借女偊之口所说的内视角的修行方法的——至少从文本本身来看是没有明显矛盾冲突之处的。

只不过女偊的第二次回答,在某些细节上更加清晰。比如从“玄冥”到“参寥”的过度——这实在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步引导。

从生命的内在体验来看,“深远幽寂”的状态是如何转变成“空旷、高远、寂静”的状态的呢?或者说这两种状态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可以这样来形容,“玄冥”是一种“混沌态”,而“参寥”是一种“清澈态”。这种状态的转变是如何达成的呢?窍诀就在于“参”字!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庄子用字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常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参”是一个同时统摄了多种修行要诀于一体的“关键字”:

1、精神高度集中、高度专注、高度专一;

2、清明有力的反观自照——以心观心,以心照心;

注意,这里的心是“玄冥”状态下的心,要在此状态下提起观照,通过清明有力地观照,深入观照此“玄冥”之心,深入地观照和体会其“空旷、高远、寂静”——注意,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带有主动性的观照,而奇妙的是,只要按照此方法进行观照,很快就可以清晰地观照和体会到此时此刻的心,正是“空旷、高远、寂静”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玄冥”状态已经悄然地转变为“参寥”状态!——当然,这还是最基础的“参寥”状态。进入此状态后,才进入真正的主题——“参寥”,即在此“空旷、高远、寂静”的状态上深入地参悟此“参寥”之心的真相、真性。

3、参,还有参破谜团的含义在其中,集纳了一种强有力的穿透力、突破力。观照力是这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还有一种引领方向的含义在其中。就像领导人一样,大手一挥,整个队伍就向领导人指示的方法快速前进、突击!

从“玄冥”转为“参寥”状态后,下面该如何继续“参”呢?

这时就要参考女偊的第一次回答,从“外生”开始一直到“入于不死不生”——“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这些全部都是“参”的内容、方向、路线、目标。

当这些目标全部达成之后,就可以继续“参”女偊第一次回答末尾部分的内容——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对于上述这些内容的详细解析,在前文已经阐述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当所有这些内容都参悟透彻再无疑惑时,就实现了“闻道”的目标——“得道”。

然而,女偊第二次的回答还未结束——

参寥闻之疑始。

疑始,即疑惑、迷茫哪里是生命的开始、起点、来处?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于生命的永恒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所有的参悟,就从对生命存在最根本的疑惑与追问开始!这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只要人类存在,对生命、对生死、对茫茫宇宙的追问,就会永远存在!

对大道的最终觉悟,就来源于这种追问!

这也再次回答了为什么女偊一开始就那么坚决地对南伯子葵说:“恶!恶可!子非其人也!”

因为南伯子葵的心里根本还没有这种追问之心,他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死还处在一种非常蒙昧、懵懂的无明状态——连追问都不知道追问的愚痴状态。他只是对另外一个人年纪很大了却看起来非常年轻感到新鲜好奇而已。他向女偊询问的目的并非为了解决生命最根本的疑问——他连这个疑问都还没有生起,何谈解决呢——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而已。这样的人,即使女偊把修道的方法告诉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女偊却偏偏说了,而且说得很详细,不仅说的很详细,还有内外两个角度反复进行了说明。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女偊会寄希望于南伯子葵在某个瞬间突然生起对生命的追问以及对解决此追问的迫切向道之心吗?

非也。这不过是庄子自编自演的一出戏而已。在庄子眼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南伯子葵——生前不知谁是我,死后不知我是谁,生时懵懵懂懂,死时迷迷茫茫,其生命犹如水上的浮萍,亦如风中的秋叶,来也无踪,去也无踪。就像雪漠老师书里说的——犹如苍蝇飞过虚空一般,只是嗡嗡几声,然后就杳无踪迹了。红尘人间,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吗。

但庄子依然愿意化身为女偊——女偊者,大道之化身也,其深广的慈悲犹如大地之母,不舍一切有情,其高绝的智慧,犹如慧日独耀,高悬于宇宙之巅。但这无上的慈悲与智慧却并不刻意外显,而是和光同尘、朴实无华,就像南伯子葵眼中的女偊一样——你有什么了不起呢,不就是看起来比别人年轻一点吗。

庄子为何愿意化身为女偊对“子非其人”的南伯子葵细致而耐心地说出这些如黄金般珍贵的修道窍诀呢?

因为庄子知道,不管有多少人向南伯子葵一样浑浑噩噩地活着,但同时在人类之中,在神州大地上,在未来无尽的历史时空里,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有那么一些生命,会生起一种强烈的追问之心——追问生命,追问生死,追问死亡,追问隐藏在生命深处的真相!

所以,为了这些人考虑,庄子还是留下了一篇篇承载着大道智慧的故事——如果粗粗地读过,那么故事就是故事,如果像探宝一样一遍遍地仔细参究,没准就能发掘出一个巨大的宝藏——齐万物,齐生死,齐古今,乘鲲鹏之翼,于那无限空寂高远的“玄冥”之境、“参寥”之天,蓦见庄子,任游逍遥!

在此,再次向伟大的庄子致敬!同时向所有圣贤先辈们致敬!并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此生有幸遇到的恩师——雪漠老师。顶礼雪师!顶礼所有圣贤先辈!

愿中华心性智慧的无上光明在所有人类生命的心中生起、永恒照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