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妈妈群里呼喊教育孩子的艰难!没错、确实不容易。所谓养儿容易育儿难。但是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别人家的孩子都天生懂事,没有这种可能的,顽皮不听话才是所有孩子原本的样子。每个父母都不是先学习了做父母才生孩子的,而是生孩子后学习做父母!无师自通的是养,必须努力学习的是育。
很多人喜欢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好教,这样的思维模式最不好,别人永远是别人,用别人的优点对比自己孩子缺点,输的不只是教育,还会彻底输了眼界。这样的思维本身就是畸形的,别人家父母的优点你有吗?假使一个成年人都不能做到别人的优点自己都可以做到,那么是否是在昭示自己的无能?因此我一直认为父母是最该学习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 我很努力也很优秀,我做到榜样了孩子还是不争气。也许你说的是事实,但是你有教育你的孩子优秀了吗?你是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他努力的重要,是否很小的时候教会他懂的感恩,而不是只知道把自己认为好的物质都给孩子。教育是教孩子做人,过度给予是单纯释放爱的一种,如果严重即是溺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注重点点滴滴的细节,在孩子行为不妥时毫不客气的纠正,还是总是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啦?人们习惯说赢在细节,这句话用于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假使你事业成功,做人做事堪称完美,但是如果你忽略孩子幼小时细节教育,也许这就是你教育方式的盲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也许你不经意忽略的细节,未来都会成为你最在意的结果……
独生子的成长氛围具有特殊性,一家人过度膨胀的爱,会铺天盖地的压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们懵懂无知的成长过程中,被输入最初的隐形教育就是爱的泛滥。在孩子幼小的认知里,被强行先入为主的载入一种观念,他们是接受的载体,只有获得索取而无须付出。我们能说这样的观念不是父母或者家人教育的结果?
大家多数是苦恼孩子不爱学习的事情,走马灯的换家教依然不起作用,最后就是绝望的呐喊!其实只要你心细的回看养育孩子的过程,你会发现孩子的很多好习惯,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而不是上学以后才规范习惯。如果在孩子幼年时,你每次出门回来都给孩子买糖果,孩子就会每次你出门前都会嚷嚷要糖果。如果你每次出门回来都给孩子带一本幼儿书籍,并且和孩子一起看书讲解,那么他就会热爱读书。这不是他爱学习的表现,而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模仿。也就是在他幼小心灵上认为父母做的,就是要模仿的!这有点类似动物的原始诉求,属于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所以说孩子越是小就越是好教,问题是你是否细心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孩子在年幼时如同白纸,你可以有计划的作画,你也可以随意涂鸦,但是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不同的结果。
孩子幼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决定了他小学时的状态,初中时期父母及时跟进的疏导,决定了孩子高中的定型,高中时期的深层次沟通奠定了他的人格走向。成长是阶段性的,如果忽略某个环节,那么后面就需要补课,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不是说就无法弥补了,重点是我们要自问自省自修,你想让孩子好学,但是你回家是看完了美剧看综艺,还是你安静的读书?你也许会说,我每天工作赚钱养家,又忙又累哪有力气学习?但是不好意思,孩子每天只是看见你追电视剧,刷手机,他可没看到你工作的过程啊?父母的工作,对于孩子的理解就是“工作” 两个字而已。
我们根据自己情况不一,就适当调整吧,你没有力气读书,那就拿一本书假装看书也行,谁让你希望孩子爱读书了。你总是要做出榜样,你希望孩子孝顺,那就不要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这不是灾荒遍地的年代。让孩子学会反哺是行动的指引,孝顺你的父母,你会收获一个感恩知孝的孩子!希望孩子勇敢,你就要思考有多少应该和不应该的事情,都已经被你抢着包办了?如果你是一个渔夫,想让自己孩子掌握打鱼技能,你需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出海经历风浪,而不是在家里侃侃而谈传授打鱼技巧……
最后要提示一点别放弃你的孩子,即使他的表现令你失望,那也是你无意中种下的因,你要相信没有无药可救的孩子,只有无病呻吟的父母,抛开“别人论”,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管怎样他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耐心挖掘,细心引导,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某一天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更优秀了,而你的内涵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次旅行,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旅途中,走过沧海桑田。而我们的孩子就是父母留在世界上的种子,他们延续我们的生命,行走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我相信当我们垂垂老矣,一切荣华富贵都将成为过眼云烟,而一个健康优秀成长的孩子,才是我们最在意的财富……
我们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照耀他的前方,而不是成为孩子成长的负面因子,把孩子引入某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