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有小孩了,肯定不会逼他上什么兴趣班,补习班的;只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学那么多,让孩子那么累干嘛?开心快乐最重要了!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一批这样想法的人呢!
01
暑假快进入尾声了,家有娃儿的父母们,你们还好吗?这放暑假呀,都是乐坏了小孩,愁坏了父母。
期中考试还没进行时,朋友圈就传播着已为父母们的暑期带娃烦恼模式。不是父母们不爱自己的娃儿,实在是现在的小孩个个不是哪吒,就是红孩儿。
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呆在家里,不是小孩魔障就是父母疯狂。首先不说小孩的破坏能力有多强,就算安份点的,天天看着他玩游戏看动画片,父母也会愁得不行。要想小孩自觉看看书或出去运动运动,那真是比太阳打西边出来更让人觉得惊奇不已的事。
之前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个段子,班主任暑假家长寄语:
各位家长,孩子们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我们把孩子们交还到你们手上,整整两个月。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中饭记得烧,作业耐心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交流要保持微笑哦。
请牢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另: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更不能用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两个月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1个孩子和50个孩子相比,不会太多。
加油,你是最棒的家长!
看得不由让家长们哭笑不得,也真难为老师们了,一个人管一个班50几个,个个都是调皮捣蛋小能手。父母们只管自家一个,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场景;这母慈子孝呀,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咯。
02
前段时间中午吃饭时,饭桌上听同事聊起自家孩子暑假闲着在家,不禁疑问:为什么不送小孩去上兴趣班呢?
同事说:我也想啊,关键是孩子不愿意啊。
然后关于这个孩子愿不愿意上兴趣班的话题,我们各抒己见!
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愿意培养孩子一些才艺特长;关键是在于孩子愿不愿意去学。
那么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出一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了,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你,作为父母的你们,会逼你们的孩子一把吗?
以后我有小孩了,肯定不会逼他上什么兴趣班,补习班的;只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学那么多,让孩子那么累干嘛?开心快乐最重要了!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是你身边的一批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你真的觉得什么都不学的童年,是开心快乐的吗?
孩子是不懂得分辨的,孩子所谓的开心快乐,就是什么都顺着他,不逼迫他,由着他随心所欲就开心快乐了。但这是对孩子好吗?作为儿女的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我们应该有明辨真理,知晓事物,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成长,不是吗?
为什么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而不是儿女是父母的监护人。我想原因不单止是父母生育了儿女,更是父母们都已为成年人,在人生道路上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父母们会通过成长中摸索总结得出的经验替儿女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学习就是父母替儿女作出最正确的一道选择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一是因为父母没有培养引导,二是孩子还没有尝试过学习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孩子也不愿意吃饭,可父母知道孩子不吃饭会存在被饿死的风险,所以各种哄骗逼迫手段上演着让孩子吃饭。那为什么学习就不呢?不吃饭会被饿死,不学习也会让孩子变成“废人”啊,难道不应该同样使出各种哄骗逼迫手段吗!
03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下朋友彭小姐家的孩子小潘公子学习跆拳道的经历。
那个星期天,我去彭小姐家蹭饭。快到吃饭时间,彭小姐家的八岁大的公子小潘穿着跆拳道服装从外面回来了。
回到家整个一张黑脸,闷闷不乐的瘪着一张嘴。和彭小姐闲聊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小潘被逼着去学习跆拳道,已经去学了快一个星期了,还是没能接受被逼迫去学习跆拳道的事实。
小潘倒是抗议来着,担抗议的声音被父母巧妙的化解了,所以尽管不乐意,但依然得按时去报到上课;回来时也就一脸黑了。
吃饭的时候,还听到他一直碎碎念的控诉着父母如何逼他去学习跆拳道,他如何如何的不喜欢。结果他爸爸耐心听完小潘的怨念后,悠悠来一句:那怎么办呢,学费已经交了,先学完这个学期吧......
后来再有一次去蹭饭,也是遇到他学习跆拳道回家,相比之下已经不见了当初不愿意去学习跆拳道的那种不满感了;吃饭时还能在饭桌上谈起现在升级到几带几带了,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倍自豪。
到现在已经两年过去了,小潘的跆拳道还在坚持着学。中间参加过几次户外表演,这大大增加了小潘的学习兴趣。相信等小潘再大一点,懂事之后一定很感谢当初父母的逼迫。
我们暂不论学着跆拳道长大后的小潘会有哪方面的成就,但学习武术本身自带的强身健体,培养集中注意力,使关节、肌肉和筋更具柔韧有节奏性;长期坚持下来能促进孩子的积性,自信,坚强的品质;还有利于提高自理能力,增强保护意识,掌握防身技能等。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不逼一把,有些东西孩子永远不会自动想着去学习,所以也就永远不会长到孩子身上。聪明的父母不应该放纵在孩子学习能力最佳的时候,偏偏让他无所事事。
04
湖南卫视第13期的《向往的生活》你们看了吗?节目中小提琴家吕思清一曲《梁祝》缓慢悠扬的从他琴弦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
尤其是嘉宾中的王迅,更是满脸羡慕中带着丝丝遗憾。
他失落的提及:可惜我原来没坚持。我的小提琴就是被少年宫隔壁的航模班给耽误了。这边一拉琴旁边发动机,我就被那个发动机声音给吸引了。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广州的金雀。我妈那时候一个月工资18块,两个月工资加上加班,给我买了一把小提琴,我就开始练。
我特喜欢,刚开始我也特喜欢,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就很奇怪,但我后来特别后悔,就为什么,当时我要坚持一下的话,我可能就还可以吧,就起码现在还可以是个特长...
说这段话的王迅,是真的感叹自己当初放弃的遗憾!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可能心里也会想着,要是当初我妈妈有逼一下我就好了。
而刘宪华呢,他也学了小提琴,还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了。Angelababy很喜欢小提琴,她说自己小时候就是放养长大的,就是玩,什么都没学。现在想让儿子学,所以她想问一下刘宪华,因为刘宪华5岁开始学拉小提琴。
Angelababy问:"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逼着,对。"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我就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你看,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未必真的能坚持下去;而不感兴趣的,有时候父母的逼一把,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父母适当的逼一把。
王迅从喜欢小提琴,到放弃,再到现在的后悔遗憾。刘宪华从被逼着拉小提琴到喜欢上拉小提琴,到现在的非常非常感谢父母。很鲜明的对比,收获的结局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节目中会拉小提琴的人有三个人:吕思清,刘宪华,王迅;他们小时候都差不多是从四五岁开始学琴的。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起点差不多的三个人,结果却各有不同。吕思清成了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刘宪华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而王迅,还在初级水平上。他甚至都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喜欢小提琴,因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当初那份热烈的喜欢。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倪妮对王迅这样初级水平上还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她连会都谈不上。
此时著名主持人何炅也一脸郁闷着说:觉得自己好没有才华。
听到很多父母会说:学那些东西干嘛,又不吃这门的饭。好像我们学习书法,就要成为书法家;学习跳舞,就要成为舞蹈家;学习小提琴,就要成为小提琴家。节目中也说了:那么多人学小提琴,可也只是出了一个吕思清。
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学习啊。成不了大师级别,也是一门特长啊;而且深入一门领域,享受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05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想学习,而是在学习上学得好,得到了成就感,满足感后才越发兴趣浓厚。
孩子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当然最好,但这样的孩子很少;大部份的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想学习的才艺。
当然,玩游戏这一项应该是很多小孩都喜欢,但父母在这方面知道对孩子影响不好,所以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那么我想,学习任何一门才艺也应该是这样,父母首先是征求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想学习什么;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
如果孩子对任何一门兴趣班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其实应该推一把,逼一把;让孩子在这方面慢慢培养起兴趣来。
学习的过程中在孩子会有想偷懒想放弃的时候,督促着陪伴着他度过最初的艰难反抗时期,中途的郁闷瓶颈期。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一个良好习惯,也是要一段时间的周期;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的,等他形成习惯,享受到学习中的乐趣,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看最终的好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坚强,耐力,意志力,学习力,专注力,抗挫折等各种能力;这些远比好成绩本身重要,因为这些能力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爱他就逼他一把吧,逼他练成七十二变,将来才能挡住人生中的八十一难。
愿每个成长后的孩子,都能懂得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