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天拥有48个小时。
先来解释一下题目,每个人拥有的绝对时间并不一样,同时,每个人的精力也不一样,以固定时间内,能够支配的精力、所产生的能量决定我们的专注、有效时间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要分享的不是简单的时间管理,而是时间管理加上精力管理所等同的效能管理。
效能管理是在单位时间,聪明地利用自己的有效时间和能量来做有效的事,才有机会把时间变为48个小时。
还是要再定义一下时间,因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效能管理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我的方法不可能直接复制成为大家的管理方法,可是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因为趁早制作了“趁早效率手册”,所以很多人都过来跟我辩论:“你的思想方法是不对的,为什么要那么累,人是应该顺其自然的。”
可我认为,真正的顺其自然,应该是尽力之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但管理生命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应对无常。
当人过了30岁以上会有更深的体验:第一要应对的是现实主义的无常,就是生老病死,当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懊恼当初为什么不多赚点钱,不多获取一点资源,能够给予自己和家人多一些帮助。
我们还要应对一种虚无主义的无常,那就是意义。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够延长生命的广度、深度、密度,可以活够本,活够本是一切的前提。
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效能管理的实操方式。首先管理时间的主体是自我。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然的自我升级成一个行动的自我。
行动者的自然性格会决定他的性格极限,在解剖学上大脑是人类最后发育的器官,也就是说专注力是与大脑平行发育的。
这意味着我们的自然性格里有两个条件,第一:天赋是有区别的,每个人的专注能力和控制时间的能力以及控制自我的能力不一样。第二:我们要相信自己有尚未开发的潜能。
有一个“吃糖实验”特别有名,我叫它“延迟满足训练”。这个研究发生在新西兰,找了很多的小孩子,他们的人格都没有形成,无法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只能完成基本的交流。这时候大人给他们糖,告诉他们说如果若干时间内不吃这块糖,等时间过后他们还将得到第二块糖。
结果发现一部分的小朋友会选择现在就吃糖,放弃之后的糖,另外一部分小朋友做了延迟满足,得到双倍糖果。真正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这个实验得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那些做了延迟满足小朋友的人生,都取得了世俗成功,即社会阶级更高、或赚的钱更多。
可是虽然天性不一样,但根据肌肉理论,专注力也是可以训练的。
现在要做两项工作,第一项工作叫做自我评估,第二项工作叫做在评估基础上的训练。
自我评估是什么?可以描述成对沮丧和烦燥的容忍度,还要评估自己对集中和坚持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拿出纸笔开始做进入时间管理的第一项练习,——做一个自我评估,这个评估像我们刚才说的,评估是为了自我探索,必须知道你在专注自我控制上的天生能力是处于哪个等级。以下这个问卷是BB根据日常碰到的问题做了一个汇总,如果有雷同的情况加一分。
认识自己以后,我们要做第二件事就是找到目标。你要去哪儿了,为何管理时间?所以如果不能把这些问题回答了,战术上的勤奋就没有办法去弥补战略的懒惰。
我建议大家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继续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生平,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写自己的名字,出生的年份,以及最终的年龄,假设自己一共多少年,已用了多少年,还剩多少年。以及最后自己墓志铭上所写的成就,无论是好妈妈或是好的创业者,这个终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去的去处。写生平其实写的是一生的计划,有了大目标才能倒退到每一个月。
时间管理是自我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很多人说这个东西很难,因为在自我和目标之间有一个没有办法逾越的障碍叫做他人,我们只有通过沟通,让他人认可我们的目标紧急又重要,才能让他人的存在成为我们和目标之间的积极的关系。
如何论证自己的目标紧急又重要,比如问自己,这个目标是否容易达到,是否能控制进度,是否可替换,对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还有如果不达到目标意味着什么?
没有目标的人,终将在浑浑噩噩中消尽自己的一生。所以你的目标其实就是你的未来的状态,你的目标是一切能够专注的前提。
说到目标我推荐大家一本书,做一个延伸阅读叫《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写的。虽然这本书着重写公司的管理,但个人比公司更容易。
现在我还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拿出纸笔,根据PPT,写下下面一个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要做三个方面的清单书写:
第一基础准备,如果我要完成这个目标我的基础准备是什么?我需要什么工具?我需要什么参考书?我需不需要要装备……
第二工作任务,要把这个时间线拆解,每天完成多少。
第三所需支持,你通过一个人就能完成么?你需要帮手还是需要钱还是需要支持?
写下来,在前面画一个方框,你已经做到的已经拥有的打勾。然而并不是这一切都打上勾才能开始,写下来不是为了满足,而是让自己知道需要完成什么。
一切行动都要趁早,就是现在。
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做宏大的目标,缩小目标、挑选目标,把它写下来。做完了以后再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就是需要在此刻开始至少连续体验5次专注的高峰,这是一种体验的高峰。
举一个例子,看电影的时候情节很吸引你,你完全被主人公带入了,这就是体验的高峰。做一件你最喜欢的事,体验那种高峰并记住它。当我们再次需要专注高峰,便可以通过触发实现。
我通常使用触发方式有三个,这是私人秘籍:
第一,想象目标的达成。看一遍一生的计划,纵观整个想象中的人生。
第二,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带有竞争性的目标,就是对手。 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里的虚荣和嫉妒让自己变强,如果你嫉妒谁,就引导自己,努力地超越他,超越他以后就放下他,这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然而对我最有效的触发方法叫做上身法。
首先上身法需要一个非常具像的榜样,这个榜样最好是本国的,因为成长环境相似,最好是在世、同一个性别的,不过这个不并不重要,最好是同一个行业的,往前走能够到达他的1/5或者是1/3。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人生榜样,就是梁凤仪。如果我今天坐下来准备写作,就会想,自己现在不是王潇,是梁凤仪,如果梁凤仪的话,她在此时此刻会做什么?会喝水、看手机、照镜子么?不是的,现在的我不是我,而是要升级成行动者的自我,这个特别管用。
另一个有效建议,叫做双引擎关注。
什么叫双引擎?我们自身有两个维度可以塑造,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肉体。灵魂需要漫长的时间,慢慢地积累才能变得渊博,但如果每次拿出两小时,一小时锻炼灵魂,一小时锻炼肉体,以运动的肌肉给自己脑部发展一个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是可视化的,通过量体重和三维,会发现连续30天运动后自身的变化,那么同理,利用另外一小时所锻炼的灵魂,也是有所变化的,只不过它没有那么容易被可视。
专注力,像肌肉一样是可以后天练的。训练它的时候我们要完成两件事,第一是驯服天性,第二是发现乐趣,如果你不下决心驯服天性升级为行动者的自我,如果你不从中寻找乐趣,有高峰体验,是完不成的。
接下来我有三个小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希望大家做一个少年,少年的成长是持续而强烈不断的,只有做一个少年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多少的盲区和未知的区域,才有信心去突破边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少年,所以还可以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情,当真的把自己当成少年的时候,会老得比较慢,这很重要。
第二个建议是,日常不要安排得太满。管理时间真正的目的在于获得自由,这些自由要求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不太想办的事办完,我们才能有大量的空白时间。
所以其实在我设计趁早效率手册中,每天有一个白白的框,这是给我们的自由,我不是一个计划狂,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该办的事办了,剩下的时间充分的玩乐,这很重要。
第三个建议是,我们你需要一个专注的办公桌,我认为真正的专注是你需要找到一个地方,让它闪烁着高级自我的光辉,让它有神圣感、有意识感。我的家里书房有桌子,坐在那里我就能感受到高级自我,可以在接下来的两小时体验高峰。
大家要找到各自的它,把它整理干净,让它通往自己的未来。
最后聊一下拖延症。拖延症其实有病因的,拖延症不治会成为拖延癌。
很多人说,我很忙,但有很多人比你更忙。如果他能做你不能做,意味着在说自己无能,这种暗示是不好的。
还有人说,我一有时间就会做什么什么事,这个是典型的拖延症症状,时间现在就有。你谈恋爱的时候再忙都能抽出时间打电话,都会发朋友圈,因为自己真的很想做,所以引起拖延症的病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叫做习惯。拖延惯了,会成为惯性。惯性是一个未知名词,一个物体如果不施加外力,由于惯性保持会静止;但如果施加外力【需通过上身法、目标法等外力才能移动】就会变成一个移动的物体、而且在惯力的支持下根本停不下来。
另外一种拖延是逃避,也可以说是恐惧。在这个丛林社会依然是更高、更快、更强可以生存,所以必须要往上爬升、往下纵深。作为哺乳动物进化到今天,我们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活下来。
最后,过分关注情绪也会导致拖延,自己今天不舒服、头疼、不高兴而产生的不专注、不开始。但是如果逼自己,今天、马上就开始,在开始以后便会发现那时候的不高兴,会全然消失。尤其对于低谷、失恋等很多事情,行动都有调节情绪的作用。
最后再多分享一个,帕累托原理。80%的成绩都是20%的努力换来的。目标可以调节,方式节奏都可以调节。大家可以按照思路,找到对自己有效的东西,但思路是不变的——生平、目标、长度、触发点……一个一个去试,找到适用于自身的,找到20%,再找到升级以后的20%,慢慢就会成为更精良的人,你会成为自我升级以后的自我,我就是这么升级过来的。
最终,意志力会决定命运,让我们都做那个可以等待延迟吃糖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