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仙配》文化历史演变看七夕
大 明
1.南朝:《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故事说织女奉职成婚后不思进取,天帝怒罚其与牵牛郎一年一会。何来的男耕女织受王母娘娘嫉恨?
2. 元朝:郭居敬《二十四孝》:卖身葬父
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而去。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最原始的素材,这一故事说,仙女与董永只做了一个月的夫妻,帮董永还债后即回天庭。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没有寻死觅活的一年一次相遇。
3.根据二十四孝改变的《天仙配》原本:
原本写秀才董永卖身傅家为奴,以所得银钱葬父,孝行感天。恰七仙女有思凡之意,玉帝乃命七仙女下凡,与董永配合百日夫妻。董永于上工之日,在槐荫树下与七仙女结为夫妻。后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又收董永、七仙女为义子、义女。百日期满,夫妻二人辞工回家,途中七仙女告知董永实情,并赠罗裙、白扇宝,约定来年二月十五日送子相会后,在槐荫树下重返天庭。董永进宝得官,归途又逢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后与傅员外之女结为夫妇。
这个黄梅戏原本中,董永是秀才,后得官,七仙女任务完成后回天庭,后仅仅送子给董永而已。董永和七仙女分手后各有归宿很淡定,并无一年一次的一夜情。
4.现代黄梅戏《天仙配》:1952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编后的《天仙配》讲述玉皇大帝之七女,不恋天宫繁华,同情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人间青年农民董永,遂私自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七仙女一夜织得锦绢十匹,使董永三年长工变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回家,憧憬美好生活。不料,玉帝却令七仙女重返天庭,拆散了天上人间好姻缘。然后王母娘娘法外开恩,允许七仙女每年七夕与董永私会一次。
二十世纪秀才变农民,奉子成婚变私奔,婚后荒废织业变男耕女织。二十一世纪牛郎织女一夜相见变情人节,世界在变,还是世道再变,还是人生观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