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性与基础比率

典型性与基础比率是你判断事情的两种方法,典型性即直觉判断,根据大脑的发散思维,基础比率即根据统计学来判断。

文章初始举了一个“汤姆”的例子,感兴趣的亲自己来看吧。好久没有谈论系统一和系统二了,其实这两个系统贯穿全书。完成“汤姆的专业”需要系统二有规则、有秩序的组织,然而描述所给的提示,很容易激活关于典型形象的联想,这是系统一控制下的自主活动。在我看来,典型性的方法更倾向于系统一的运用,基础比率则更倾向于系统二的运用。

这中间,很多人都会出现概念偷换的事情。“关于概率的问题较难回答,而关于相似性的问题就比较简单,所以在回答时就置换了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对相似性和概率的判断所遵守的并不是同一个逻辑规律。”

这章内容里,丹老头更多的实在描述典型性的方法。我想大概是因为用基础比率这一方法的大神做出的判断大部分是正确的吧,但是根据典型性做出的判断却正确率并没有什么保障。丹老头描述了典型性的两宗罪,其一他过于喜爱预测不可能发生的(低基础比率的)事件;其二他对证据质量不够敏感。其实最好的方法,大概是在你做预测时让基础比率做主导作用吧。

在运用典型性时,丹老头也提供了办法来约束,即“贝叶斯定理”——最强烈的信念(在本章的实例中指的是基础比率)应该与证据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接近假设而不是偏离到其它方向上。

最终,本章最后还是有个总结性的,我认为可以牢记的。“1、基础比率十分重要,即便是在手头的案例已有证据的情况下依然如此;2、通过分析证据得到的直观印象通常都会被夸大。”

所以我们要做到的便是“以相对合理的基础比率对结果的可能性作出判断,质疑你对证据的分析。”

(D26 《思考,快与慢》第14章感十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考,快与慢!》书摘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第1章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
    巴山小羊儿阅读 12,133评论 0 6
  • 那天我在学校南门的拐角处发现了一树开满枝头的花,花瓣像树叶子那样大,烁烁地散发着香气。我走到那棵树的旁边,拾起了落...
    王天佐先森阅读 3,157评论 1 7
  • 又是一年开学季,看着校园里的展台,拉着行李箱的大一新生,熟练的为新生介绍校园、办理入学手续的大二们,一年又一年,时...
    晴Sun阅读 2,707评论 1 3
  • 先聊一组关系——个人和原生家庭。 (1) 关系中纠结的矛盾经常像一团麻,似乎没有尽头,永远都在重复。 也许有人经历...
    加西阅读 3,704评论 0 0
  • 微习惯,做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简单到不用费力就可以完成,坚持下去。 当然这件事要有意义,而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事情。...
    顾的未来阅读 1,5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