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之前我的常住地是安徽的一个重工业城市, 而我爸爸的亲人们都生活在200公里外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里,他们兄弟姐妹五人至今还保持着和谐的关系,2016年的中秋节大团圆,同桌共餐有24名成员。
小时候我可不怎么喜欢这样的大型家庭聚会,因为那意味着我要学会遵守新规矩。什么样的规矩呢?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社交的基本配置——餐桌礼仪。
比如说,你要主动端起杯子向长辈敬酒,敬酒时还要配上华丽的敬酒词,身体安康、青春永驻、万事如意~还有你向长辈敬酒时,必须站起来(站直了不是屁股抬一抬就算了),请长辈坐着你先干为敬,看着长辈喝完放下杯子,你才可以坐下来。这只是单项敬酒的不完全攻略,还有长辈动筷子之前,你不可以先动筷子,长辈没有离席之前,你不能先离席。称呼多名长辈时,不能笼统用大家或你们一家,而需要喊出每一位长辈的尊称并眼光接触示意。长辈叫你时,你需要赶紧放下抓着鸡腿的油手,抬起埋在碗里吃菜的脸,立马站起来答应。长辈的杯子空了,无论是酒杯、茶杯还是饮料杯,都需要立马补充上,最好的菜上来,把最好的部分请长辈先用,考验你的眼力劲儿,殷勤地围绕着长辈的需求身手矫健地打转。
当我还是孩子时,这么多的规矩让我内心充满恐惧。没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没有人事先告诉我这些规矩,只是在我犯错的时候,当众纠正。如果我按照他们指教的规矩做了,就是乖孩子。这还让不让人吃饭了,你懂的,餐桌礼仪就是不让人踏踏实实吃顿饭。
把这里的长辈换成领导、客户或者你需要跪舔的重要他人,是不是就是商务餐桌礼仪了?
当我成人时,工作初期作为一个初入职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我就不自觉地遵守这样的餐桌文化,没想到我这自动化的反应,从一群年轻人中脱引而出,得到领导赞赏的目光。也许我莫名地得体地伺候好了领导和客户?这就是从传统农业家庭的餐桌文化中长出来的社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