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续篇 2)
我们吴老师在讲种子时,用简单的四句话讲述了什么是种子及种子的特性:
性决定,时增长,未造者不遇,已造者不坏。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想法,都是一把种子,种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意识在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感之上,所以我们看不到,但却真实存在。
就像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不就像是我们在意识之下的土壤?很多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言行想法,就归结于潜意识行为。那这个潜意识的土壤里有什么呢?就是种子。
因为一切都不可能无中生有,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从中往下播种过,潜意识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换句话说,因为我们的意识会往潜意识中播种,而潜意识又会悄悄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是我们的想法也会产生力量,产生后果。
所以说,身(行为)、语(语言)、意(思想)这三个门路都一定会种下种子,也就是产生影响,发挥力量,带动结果,而形成循环。
种子是会循环的。我们种的第一粒苹果种子,会结出一整棵苹果树,苹果树上又结出数十数百的苹果,每个苹果里又有好几粒种子。当它们落下掉入土壤,外皮开始腐烂;或者被鸟儿吃掉,然后留下种子,又会长出新的苹果树。
但苹果种子始终不会种出梨、种出桃、种出西瓜,它只能种出苹果。反观而言,你看到的每一个苹果,都是苹果种子种出来得到的,绝对不会是桃核、西瓜子种出来的。
我们厂里就有人问过我,怎么才能找到伴侣?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我们要先明白我们为什么想要找到伴侣。
伴侣,伴侣,为伴之侣,说的就是能互相陪伴的人。我们为什么需要陪伴?因为我们感到周围的人没法完全理解自己,所以感到孤独。孤独,是我们之所以需要陪伴的原因。
交浅故不能言深,古往今来人们都难得知己。我们防范着别人,不想要别人知道我们的内心,怕被人们发现自己的秘密,而自己想到的是五张纸,可只给对方看两张,对方再如何聪慧如何猜测也只能大概知道你第三张纸上的内容,而自己却总觉得对方不能理解自己。
于是你开始排斥别人,内心开始孤独。越是孤独,你就越觉得世界上难得有人能理解自己,于是逢人能说违心话就绝不说十分真话,随之更找不到知己,又越来越孤独,恶性循环。
这就是每一个烦恼的循环过程,也是每一份喜悦的循环过程。交杂在一起,就让我们感觉时而烦恼时而喜悦,就难以看到真相。
那么说回来,既然我们因为孤独而想要找到伴侣,那么如何做呢?
简而言之,种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陪伴才能收获陪伴。
我们在北方种麦子南方种水稻,土壤合适,收获就颇为丰富。那么陪伴种在哪里比较好呢?
土地和种子是相得益彰的,适合种麦子的土壤,因为麦子在成熟后所遗弃的那部分会反过来滋润土壤,反哺大地。所以最适合种下陪伴的土壤,就是那些孤独的,最需要陪伴的人。
找到那些孤独的人,感受那份和自己一样的、甚至更甚于己的孤独,全心陪伴他们。持之以恒,播种、浇水、播种、施肥,我们就能收获一份持之以恒的陪伴。
那么再反过来说,为什么会没有找不到伴侣呢?就是因为缺少对他人的陪伴,只知道顾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事,只觉得全世界自己是最孤独的,这种自我,就是一种另类的傲慢。而同样寻求陪伴的人往往却是格外敏感,一下就感受到了这种傲慢,言行中自我为中心,自然就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接触。那么想找到伴侣,虽然看起来如登天之难,实则咎由自取,通俗点说,就是活该。
孤独只是烦恼的其中一个例子,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跳出这数不尽的烦恼的轮回。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