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中国青年电影导演。
美国电影学院艺术创作硕士、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媒体传播学士,曾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台北金马电影学院。
其短片作品曾入围逾30个知名国际影展,首部长片电影「 西小河的夏天 」荣获2015年第13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最高大奖,2017年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KNN 观众奖,2017腾讯视频星光大赏年度新锐电影导演。
在电影「 西小河的夏天 」上映之际,我有幸和周全导演聊了聊这部发生在夏天绍兴的故事,探讨了关于成长与爱的内容。
采访|宇宙甜心
编辑|宇宙甜心
「西小河的夏天 」
导演: 周全
编剧: 黄怡玫
主演:张颂文/谭卓/顾宝明/董晴/荣梓杉
Q1.这是一个发生在绍兴的故事,您也是绍兴人,这个故事会有您自己的印记吗,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周:因为我和我的大部分的同学朋友都是独生子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有非常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到我去国外念书的那段时间,孤独感变得更加的强烈,所以我特别希望第一部作品是关于这种孤独感的故事,由此就拍了这样一部电影。
因为我从小在绍兴长大,那样的一个时空环境对我来讲是特别自然能够去链接到成长的孤独感的。虽然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人物关系还有情节的架构其实都是虚构的,但是故事背后的很多的一些细节,包括情感都是基于我个人的记忆。
Q2.我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越是接近生活在处理上就越难,比如中年危机的男人,隐忍的妻子,还有倔强的老头,所以您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呢?
周:影片最主要是说一个小朋友的成长故事,但我们发现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成长,他身边的人也在跟着他一起成长。成长的定义在这里应该要被拓宽,不只是指年龄的成熟,在每个生命阶段,每个人的心理也不停地在成长。影片中的每一个人在那个夏天经历了他们各自的生命阶段当中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情感上的那些问题时,都对他们的成长历程都是有冲击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没有把叙事的视角简单地局限于小朋友身上,我们也会用大人的视角去看待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去体验他们的生命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Q3.这部作品可能更多的是关于爱和成长,可以谈谈您认为的“爱和成长”吗?
周:我觉得成长一方面是失去纯真,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理解生活。小的时候我们的想法都很单纯天真,在经历一些复杂的情感之后,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比如电影里小男孩发现爸爸和老师超出正常范围的关系后,爸爸这个形象一下子就在心里产生了变化,从心里的神坛上被拉了下来。但是也慢慢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堪的那一面,但那是真实的。这就是一种成长。
Q4.影片的英文名字叫《End of Summer》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周:首先这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个夏天的时间,故事结尾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夏天就结束了,这个英文有季节性的暗示。
这个名字背后更加重要的一个意义,虽然电影里这群人的故事在那个夏天结束了,但对生活还在继续,这只是他们生命篇章的一个过渡。他们这一阶段的生命结束了,但另一段生命的旅程又开启了。
Q5.《西小河的夏天》作为处女作,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周:因为我们在浙江拍摄,浙江的夏天真的特别热。而且录音的需要,现场不能开电风扇和空调,然后再加上还要打灯,这是一个非常燥热的一种状态。
人在湿热的环境中会处在特别烦躁的状态当中。尤其是对抗压能力不强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仅要平静下来,还要投入情感在角色塑造上面,这个是蛮困难的。
我们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和小朋友沟通,让他平静下来,帮助他顺畅的进入到角色。
Q6.如何看待豆瓣上的电影评分?
我对分数没有太大预期,因为我觉得分数本身它就是个数字,因为不同的观众,他们的喜好都不同,每个人成长经历也不同,对于电影的理解肯定会不一样。让我更有兴趣的是不同的观众的反应会怎么样。
Q7.因为张家振先生和廖庆松先生都是香港很出名的监制,张颂文老师和谭卓老师两位主演也是圈内公认的演技派,第一次就和这些很厉害的前辈合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周:合作前后的感觉不大一样,一开始会比较忐忑,因为他们都是前辈,经验都会比我多很多。但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们特别专业,也特别愿意帮助年轻人,都是用非常平等的方式和我交流,慢慢会把这个这个紧张基本消除掉。
Q8.处女作就入围釜山电影节,对其他的青年导演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周: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包括电影想讲述的故事,你想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与情感。如果你自己不清楚,其他人都没有办法帮助你。
Q9.为什么会选择电影作为职业呢?其中有什么机缘吗?
周:用影像的方式表达故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挺过瘾的事情。
Q10.用一句话向大家推荐一下这部电影。
周:我希望观众通过一个夏天的故事,能够看到一段人生的意义。
Q11.这部电影之后有没有什么新的计划?
周:现在是计划有有电影的项目,也有具体的项目在开发剧本,但比较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