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是我在简书上撰写第二篇文章章。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主题的文章,最本质的是穷,物质上缺乏,不精致;思想上匮乏,不绚烂。说实际一点,就是没有钱,没有money,没有dollar。两者之间相呼应,互相变通,互相转化。也许你会说,没有钱思想上也有可能创造出智慧的财富。对,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48天,不吃不喝,最后形如枯槁,但悟出了佛教,至今影响着众人;儒家思想世世代代熏陶着中国人,孔子周游各国,确切一点是不断地流放,虽不能说穷极一生,但是物质上不是很富裕,但他创造出了儒家思想,桃李满天下。
我是一名施工员,毕业2年,工地换了3座城市,月薪3K+,年底奖金补助2—3万。实在不算多。工地—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忙起来,仿佛精神病发作,蓬头垢面。闲下来,仿佛抑郁症发作,与世隔绝。对于我这种内心怀揣着文艺风骚情怀的青年,工作周遭恶略的环境,不断吞噬着我内心那种向往乌托邦世界的心情。所以我一直找一种方法,来弥补我内心世界坍塌的地方。
推动历史发展的是知识,是思想。经济物质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附产物。我在想能否通过知识思想输出来积累财富。目前我的工作决定了,知识输出渠道单一,双向型,受众的是甲方与乙方;二是知识广度不够,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想在其中游刃有余,显然不太可能。三是知识转化率太低,就像胃功能失常者,吃的再多,吸收的少,剩下的变成排泄物归于泥土。最终,我发现了“简书”这个APP,这里可以让我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简书”有三个好处,正好弥补上面提到的不足。知识分享渠道多,这里有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通道,仿佛诺大的蜘蛛网一样,你就像蜘蛛一样,总能嗅到,感觉到黏在你网上任何一处的猎物;知识涉及面广,可以品尝各种各样知识的味道。就像吃火锅一样,选择你喜欢的菜,在底锅里一涮一煮,便可品尝它的美味,如此方便简单;知识吸收率好,因为在这里,受众面大,知识的浓缩度高,就像你吃各种各样的水果来弥补你的营养。通过“简书”,就像含维生素含片一样,来弥补你维生素的缺失,就像吃压缩饼干来弥补自身流失的体力。
知识,思想随着时间环境不断更替,不断更新,适应着眼下的世界。比如印度的佛教是讲究出世,但传到中国之后,不适应中国的环境。中国唐代慧能法师提出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之说,在当时佛教界真是惊天动地的一声狮子吼。佛教精神从出世转向入世便在这句话中正式透显了出来。另外,印度的原始佛教经济伦理主张不劳动,以乞讨为生。但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僧侣完全不耕田是办不到的。所以佛教一传入中国,就与印度不同,不少僧侣自己耕田生产。《百丈清规》中有一句话:“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以我们要看清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其支撑的是知识的力量。金钱作为等价交换物,我们可以通过金钱换取知识,然后再加工知识,创造更多的生产力,来换取更多的金钱,这样才能不断递增财富,就像滚雪球效应。
前一段,在读《GOOLE工作整理术》,其中有一段话,可以有效帮助我弄清楚做某件事的动机。书中这样写道“为了确定明确详尽的目标,要问自己几个此类的问题:我真正需要首先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不这么做,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必须采取的行动是什么?”整篇文章下里,我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在写这篇文章的,并以这段话来作为我以后行事的指导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