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看移动产品的设计要点

图片来自于网络

张小龙认为,微信团队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使得微信能够迅速崛起。现在如果我们马后炮的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总结,我觉得可以从那三个方面来谈,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微信的发展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有利时机。2011年,智能手机在这个时候开始高速普及,尤其是iphone4的发布,以革命之势席卷了整个手机市场,后来的安卓系统的快速普及,使得中国很快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发展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发布了它的2.0版本,乘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东风,实现了微信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

地利,处于腾讯公司这个有着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之下。QQ邮箱和QQ本身的账号体系为微信用户的快速获取有很大的贡献。另外,微信平台集成了腾讯其他产品的功能(如游戏、财付通、京东购物等等入口),容易形成巨大的平台效益。巨大的平台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微信用户的快速获取,最后与腾讯的其他产品集成形成了微信的巨大的平台效益。也正是由于倚靠腾讯的巨大的平台优势,使得微信团队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用户、渠道、内容、活动的运营上面,而是把精力专注于做好产品本身。也就是,“做好了产品不愁没人发现来用”。

人和,张小龙带领的广州研究院优秀的产品开发团队。张小龙带领的广州研究院产品团队开始是做QQ邮箱团队,在互联网领域多年的浸淫,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研发经验,如漂流瓶等是基于QQ邮箱的漂流瓶)。另外,这个团队有着超强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团队执行力,以及做出一款好产品的团队激情,保证在微信迭代发展过程中设想和设计能够得以及时实现,使得微信能够逐步领先同类竞品,最后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方面都成就不了如今具有如此大的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微信,成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和应用平台。

从上一篇《微信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得知,微信作为是一款最为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之一,是如何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到最后现在微信这样的产品形态。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我们在设计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有哪些经验可以从中吸取的呢?

一、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

做好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一方面在产品的功能设计,框架、流程、布局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快速准确做出决断,也就是有利于产品的长期的开发设计;另一反面,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是使得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领先竞争对手的基础。

微信作为一款类kik的产品,其在研发的初期就有包括米聊和手Q等等的竞争对手,甚至在一开始竞争的劣势地位。在后续的长期快速的迭代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培养其竞争优势,实现反超和长期保持领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微信团队对微信产品定位的清晰和准确的把控。

微信产品最为核心的定位是,面向所有人使用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工具。明确了这些,很多与微信的设计相关的问题都很容易能得到答案,比如,微信为什么不推出iPad 版?微信的朋友圈的入口为什么放在二级菜单而不是一级餐单下?微信朋友圈的设计为什么鼓励发图片而不鼓励发文字?

1)为什么不重视网页版、ipad版和电脑版的功能?

“我们确实不重视iPad 版,因为iPad 更多是在WiFi 条件下使用的,如果用户使用iPad 来注册微信,那么你跟他发消息,他可能不能马上收到,这样的体验就会很糟糕,他就丧失了随时在线的特征。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做iPad 版,如果我们要做,那肯定是我们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而不是为了多一个平台的终端。”

由此可见,正是基于微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工具”的产品定位,微信对于iPad版是没有那么注重的,包括其网页版和电脑版,也都是只限于很少的功能(包括特别加上的传输文件的功能),并没有发展成为像QQ那样的集成很多功能和工具的软件。

2)从朋友圈的入口位置看微信产品的功能结构

同样,之所以把朋友圈放在微信的二级入口,我觉得所谓的给同栏目的其他功能模块“带流量”其实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基于微信核心定位的考虑,即其核心功能是“即时通讯”而非是主要通过朋友圈社交功能(虽然朋友圈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无论是给微信还是用户都带来了很高的价值)。

在我们看来,微信的核心功能是即时通讯,而在微信的张小龙看来,微信就是一套消息系统。这套消息系统是由对象和消息组成的。

“在以前我做技术写程序的时候,对于一个软件系统来说,它不管系统有多复杂,核心的组成结构可以抽象为2个元素:对象、消息。不管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很多对象组成,而这些对象的通信是通过消息来完成的。”

微信的原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而随着微信的一步一步发展,它将让所有对象都可以无碍地创造和对接信息,已经拥有5亿多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正在为自己构想一个足够基础,但是又拥有无限想象的“I/O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所有的人、物、事件都是对象,所有的行为都被理解为对象与消息之间的通信。如下图所示:

微信是一套消息系统

比如说,微信的公众平台就是一个抽象的消息流转平台,它使得消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发到不同的地方。公众平台这个抽象的消息系统,有个人把它当作长阅读的的发布和阅读的平台,是新的媒体平台和博客系统;有企业把它当作信息发布平台,并且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时公众平台就成为了企业的消息发布系统和CRM系统。

微信现如今已然是一个集成即时通讯、熟人和陌生人社交、公众平台(订阅号和服务号)、游戏、购物、移动支付、公共服务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和生态系统。虽然可以将微信的抽线成为一套抽象的消息系统,但其实最核心的功能还是“即时通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微信不管添加多少新的功能和模块,多少套新的消息系统,在产品设计,在产品的框架、布局方面,永远是将即时通讯的功能(包括消息栏和通讯录栏)放置于突出位置,其他功能的设计,无论是微信公众平台也好(如对订阅消息采取折叠),购物,游戏,以及钱包中集成的各种服务,都基本不影响即时通讯的使用体验。

微信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核心的功能结构:一套包含众多对象和消息的I/O 系统。其它的功能几乎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甚至,像是根本不存在。像摇一摇、漂流瓶这些功能,其实都是可以从微信里拿掉的。它们的有无都系统的结构是没有影响的。

同理,公众号也不会让微信复杂化,如果你不关注公众号,你不会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公众号已经是一个平台,但在微信里它没有地方存在,除非你关注了一个公众号你才能看到它那么,这样一个大平台对微信来说,是没有增加复杂度的,也没有破坏微信的结构。从结构上来说,公众号是一种动态的消息,它不是静态的结构。

3)微信的通讯录的标签分类

做产品的人或许会经常看用户数据,从用户数据里发现用户的特性,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但对于微信团队来说,统计数据的重要性并没那么高。微信团队其实很少看统计数据,也几乎没从统计数据里看到用户的喜好。他们也不会去了解手机QQ 的统计数据来指导微信的工作。

张小龙说,“近期有个同事找我聊,问我是如何通过统计数据来看用户的喜好,通过数据来做一些东西。结果我的回答是,其实我们很少看统计数据,也几乎没从统计数据里看到用户的喜好。根据统计数据来找需求和方向是挺难的。我们也不会去了解手机QQ 的统计数据来指导微信的工作。”

但是,应该如何去区分不同的人,比如男性女性或某个地方的人,去为他们提供针对性服务呢?对此,张小龙的回答很很抽象很专业:

“你可以把所有用户看作是一个人,这个人是没有性别、年龄、区域、教育程度的属性,他就是一个对象,他包括了所有用户,他是所有用户共同需求的交集。”

由此可见,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和社交产品,其用户定位是所有人。就像Facebook一样,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会根据某些属性将用户具体化为某一类,而是将用户抽象化,提炼出所有人的共同需求。

外界可能认为,微信的核心是强关系、小关系,通过各种小关系最后形成大关系。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他只需要维护自己的小关系。相比,微博是大关系和弱关系。当我们跟张小龙提出这样的说法时,他对“X关系”这样的概念并不感冒。

“我觉得业界对于SNS产品的分析太抠概念了,什么是强关系什么是弱关系,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想过这个问题。”

所以,基于此,微信的通讯录的分类方式是和QQ、微博完全不一样的,而是类似于手机的通讯录,采用的是第一个字的音序排列的。如果按照信息组织的角度来看,微信通讯录的好友的分类方式采用的是“标签式”的主题法,而不是像QQ等的“分组式”的分类法。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考虑“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的问题。

微信的产品用户定位在所有人而不是某一些特殊用户,其意在服务广泛的大众而不是某一小众群体,因此在微信产品设计很多时候都应刻意地要把所有人都拉到公平的线上,以至于有些人的能力可能会被抑制,但是也要让整体的用户用起来。这也应该是微信能如此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4)微信朋友圈不鼓励发纯文字信息的原因

朋友圈默认不鼓励发纯文字信息,不光是怕泛滥,还因为张小龙认为,要一个人写一段字的难度远远大于他发一张图片,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你让他一天写一段话出来,而且这段话还得让别人看到,他还要写得好,其实很难。“朋友圈的目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用,如果你要完成这个目的的话,你一定要把门槛降到最低,那么,图片就是最好的介质,图片每个人都会发。”

“我觉得做一个小众的产品,满足自我的爱好,其实反而相对很容易。有一次有一个朋友跟我争论说,你们这个朋友圈照片不清晰,没有Path 的好,很多人会拿Path 来做对比,我当时就跟他说,你要做一个让你自己觉得很完美的产品还是做一个让大众用户都觉得好用的产品?很多人忘记了最终的目的,以为自己是代表了大众,其实不然。所以微信里所有的功能你能发现,我们不会去为某一个小众去开发某种功能,然后让这个小众群体觉得高兴。相反要让无论是70岁的老人还是10岁的小孩都觉得好用并且能用起来,并且用起来和我们用起来是没有差异的。微信里有很多功能都是这样的,比如摇一摇,确实每个人都能用。对讲机我们只做了一个开关按钮,也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以张小龙为首的微信团队是将微信定位于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的产品,因此在很多设计上都以简洁、方便为首要准则,还比如如在朋友圈的照片的排序上并没有设置过多的排列展示方式,仅提供默认的一种,即按照时间的序列排列开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移动产品都需要像微信这样,将用户群体瞄准为所有的人。而实际上现在很多移动产品的开发设计更多的是强调特定用户人群的特定使用场景,因为现在用户的需求非常个性化,包括在手机端,每个APP给用户解决的需求得非常微小。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特定用户群体进行研究,从用户数据里发现用户的一般属性和行为特性,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需要在一开始就要有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来的设计,包括功能优先级的判断,在流程界面框架布局的设计过程中有明确的依据和准则,实现快速决断。

二、移动产品的设计需要快速迭代

微信,从1.0时代的快速文字消息和图片分享功能,到2.0时代的语音对讲机功能,到3.0时代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到4.0时代的朋友圈和开放API接口,到5.0时代的表情商店、游戏中心、扫一扫和移动支付功能,它在不断地进行产品更新。一件产品,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把竞争者甩开,只有快速迭代,才能创造需求的赢家。只有每个人成为需求的协同创造者,才能实现真正陡峭的提升力。

“朋友圈的整个研发过程耗时4个月,投入的人力不超过十个,但却在这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团队完成了完整的30多个版本的开发迭代,我们形象的把这个开发过程叫做回转开发流程。”

需求创造从来都不是一次成型的事,也不可能因成功产品的发布而告终。真正的需求创造,是一个日复一日的过程。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想要打造一款魔力产品,就要从产品上市的那一天开始,不断完善产品的精进曲线,完成产品的迭代更新。

另外,很多产品经理都强调互联网产品在产品迭代过程中要快速试错,不用多完美,要先推出来试试看。其实微信也有试错失败的时候,但这些失败都不是关键性的。对于微信来说,失败的试错需要确保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不会对微信的核心产品定位的使用造成影响。

“核心的结构我们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因为一旦出错了,问题就会很严重了。如果产品本身没有一个成体系的结构,试错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系统搞乱了,又或者把产品的结构搞得不稳定了。”

由此可见,移动产品的设计的确需要试错,但试错需要建立在前提对设计的产品有着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不严重影响产品核心功能和核心结构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产品有着清晰准确的产品定位才能保证微信在后来的快速迭代过程中不至于跑偏,实现功能、界面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移动产品的设计需要关注新技术应用

现在在手机端新技术应用非常多,非常有趣的应用也非常多,真正革命的产品是没有了,很多革命性的产品在未来绝对会出现。现在很多应用是解决用户需求,可能会经过第一步,第二步,在未来肯定有新的功能出现。当有些新技术可以讲功能和需求非常快,很简便的体现,毫无疑问要将新技术引入到产品中。

可以这样说,如果当时微信没有参照国外同类的产品特点,迅速应用了最新的语音技术,发布了微信的2.0版,那么微是否能快速积累起用户量,从若干同类产品中异军突起,是否还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是很难说的。

新技术的应用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是很重要的。苹果的产品之所以这样成功,按照其创始人乔布斯说的,就是将最新的技术成果用好的设计和体验包装起来,让大众用很小的成本就能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高效、便利和趣味。微信也一样,在很多节点时候就是相对于同类产品,率先用好推出了新的具有技术含量的,同是给用户以独特体验的功能,如视频,如附近的人,微信4.5 版新增了语音识别功能等。

微信1.0版本发布后,微信的用户数据依然不见起色,但当时另外一款产品的火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talkbox。这个发语音短消息的应用有着与kik类似的逻辑,但语音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微信团队决定要做语音。2.5版本的微信又推出了视频功能,同样是关注新技术应用的结果。

四、架构和流程设计方面的要点——突出要点,保持易用

移动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聚焦产品核心,突显主要功能,而且架构和流程设计上在控制分支数目,并要保持使用界面的相似性

微信有四个主界面,第一个列表形式,第二是列表形式,第三、第四依然是列表形式,会使用第一个列表形式,后面几个肯定会用到。所有的信息呈现和整个界面涉及到信息交互的时候都是列表的形式,左边的按钮就是返回上一级。当我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会使用一个界面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界面都会玩了。这也是我们之前犯过的错误,会玩第一个界面,第二个界面就是新产品,要研究很久才会使用你这款产品,对于用户来讲,在手机APP中停留无非是几分钟,这个时间段如果设计太复杂,那就肯定不会成为你的客户。设计产品时保证让每个界面视觉效果和操作功能和信息交互全部能够很好的统一,让用户在使用你第一个界面的时候后面所有的界面都会使用,相信这样的产品,相信用户使用会非常的方便也非常的愉快。

五、移动产品设计要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本质

张小龙认为,单纯把PC 应用搬到手机上,那不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拿 QQ 做例子,QQ 会有在线状态,微信是绝对不能有。这样恰好符合了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的技术,只有在 PC 互联网我们才会看看对方是否在线然后给他发消息。”

“你看Google Talk 为什么没有变成移动互联网上每一个人用的工具,它是PC 上的东西,Google 肯定也想把它改造来适应移动互联网,但是这种改造还毕竟是改造,还不是全新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

实际上,微信正在用移动互联网的本质重新定义“输入”。在微信里,你可以通过“摇一摇”和“扫一扫”来进行输入,这两种方式,在张小龙看来,是符合移动互联网本质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扫一扫可以扫到很多东西,不光是简单的二维码。比如扫一个单词,可能它的英语发音就出来了。摇一摇和扫一扫你不能看它们只是一种娱乐的东西,实际上它们是手机上的交互,手机独有的交互。因为摇一摇时你不需要输入更多的东西,你的地理位置、周边的声音已经自动被收集起来了,它们就变成一种输入方式了。

“如果要问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有哪一些,其实是跟传感器相关的,以前我们曾经想过微信的口号,在“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前,我们还想过“微信是你的第六感””。

六、产品要有产品独有的“价值观”和“情怀”

朋友圈的体验,乍一看他和facebook、微博、QQ空间等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消息timeline的体验,但是用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本质的不同。朋友圈延续了微信的双向好友关系,没有向二度关系扩散,把用户隐私保护作为设计的基础,你在微信中无论是聊天还是晒命,都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当然,朋友圈的体验还有很多体现产品情怀的细节。但保护隐私我觉得是最key的设计点。之后,微信内其他的任何功能,双向好友关系是设计的底线,不能逾越。

微信除了不可逾越双向好友关系之外,有另外一个准则就是微信内的信息是和用户相关的内容,尽量不是系统推送的。这个准则延伸出去,有很多的结论。比如,不要做过度的活动推广,不要诱导分享,不要诱导关注,信息流要清晰,信息流突出好友等等。这条准备保证了:微信是用户的,微信不是商家的,微信也不是微信团队的。用户打开微信,期待看到的是自己关注的信息,自己好友的消息,而不是系统推荐的其他自己不想收到的不相关的信息。

因此,微信对于商业化是很谨慎的。其实,如果微信要在App 里打一 banner 广告,这样商业化是很容易做到并产生收入的。但你会发现,微信没有这样做,甚至连腾讯内部的广告也被砍掉了。因为,在微信团队看来,这样的商业化和用户体验是相冲突的。

“商业化和好的用户体验我一直希望能做成不矛盾的,不是商业化了就要损害用户体验。这是有可能的,也是我们将来的目标。”

现如今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避免使得自己的产品保持一种特质,需要你相对于同类型的产品来说有某些独特的地方,保留一些情怀,坚守一些原则。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比如说相信微信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小的压力,比如开始尝试在朋友圈里加广告的设计,是否有损用户的体验?现在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微信还是平衡得不错的。

主要参考资料:

1. 微信是怎么走过来的?.互联网分析沙龙:http://www.techxue.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50&page=21)

2. 张小龙专访系列(1):关于微信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极客公园:http://www.geekpark.net/topics/173517

3. 张小龙专访系列(2):关于微信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极客公园:http://www.geekpark.net/topics/173819

4.移动产品设计理念. CSDN.NET资讯.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2-04-10/280436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