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雁发来叶德辉撰《疏香阁遗录》电子版,书中收录琼章仙媛遗像、疏香阁主簪珮、疏香阁眉子砚、琼章仙媛墓图等图。又发《秋笳集》、《沈璟集》。他说,《汪文摘谬》也找到了。
查淘宝,物流信息显示,周五所购《原诗笺注》已到苏州。
女儿买来简易鞋柜,原来鞋子放在门口窗边,显得很凌乱。
晚上,搭好鞋柜后,感觉非常好,用手机拍了照。开始看书时,已十点多了。
《古代诗路之辩》一书,对叶燮的正变思想作了较系统的梳理。作者认为,《原诗》以诗歌的流变为线索,针对明代诗学中的复古与反古思潮,提出了源流正变、才胆识力、理事情、死法与活、陈熟与新生等诸多理论问题,体现出较高的品位,从思想的深刻与论述的逻揖性在中国古代文论著作中是不多见的。
作者将《原诗》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原诗》成书后的一段时期;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三是七十年代末和整个八十年代;四是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
从九十年代开始,一些过去未论及的问题重新发现,特别是对叶燮文学批评史观的认识有所深化。本世纪初,叶燮再次引起关注,出现了研究的小高潮。蒋寅的《叶燮的文学史观》一文可视作代表性论著。
资料表明,最早对叶燮正变思想予以肯定的是清代的沈懋惪和沈珩。一说“尽扫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一说“语语如震霆之破唾”,均对叶燮的正变思想以较高的评价。
上世纪三年代,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叶燮及《原诗》。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叶燮和原诗》(蒋凡著),是八十年代最有系统的研究成果。
1987年8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周寅宾的《谈正变》,是专论叶燮正变思想最早的文章之一。
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诗路之辩》(杨晖著),是研究叶燮正变思想的最新成果。杨文虎所写的序中说:“杨晖的论文在中国诗学正变观念研究史上,足可充作一篇最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杨序最后引用了《清史稿》上的本传说:“叶燮绝对是性情中人。人有非常之性,必有非常之思。从个性去探讨叶燮的理论创造,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也是非常好玩的事情。”
吴江的许多文化方面的研究课题,似乎都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叶燮及其《原诗》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