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探春 美人蕉下客

高一五班 陈婧

  说到“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一话,宝玉欲取金陵十三钗正册看,见后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智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方一梦遥。

  私以为,这便将探春的人生凝于字里行间,谓“慧而不幸”了。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原著中如此绘探春。她具有带锋芒的美,才思不俗。虽非嫡系,却深得人心,足见她敏捷利落。

  德才兼具的她,作为海棠诗社的发起人,为大观园更添巧思与文采的活力。众姐妹取别号时,她采宝玉所言,自己所居“秋爽斋”尽有蕉,她又喜蕉,便自称“蕉下客”。为此还承了黛玉“蕉叶覆鹿”一番弄语哩!她却不以为意,尔后替黛玉思酌个“极当的美号”曰:潇湘妃子。既应黛玉香闺“潇湘馆”又蕴“湘妃竹”之典,交融相合,化黛玉形象于其中,可谓妙绝。

  不仅此番聪明才智,她更富管理才能与改革精神。于五十五回前后,凤姐患病,便交与探春治理大观园,下人们多是“墙倒众人推”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敷衍,甚至轻视之态,令人好不心寒。可她恼归恼,真正理事起来是极利索的。兴利除弊,为大观园做了不少实事。

  在观看87版影视连续剧时,探春与赵姨娘—她的生母对峙的场面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先容我述一述赵姨娘,她对儿子贾环这样一位单纯少年的教育方式着实有些迂腐,甚至灌输一些污浊思想,带有强烈的等级意识与攀权富贵的倾向。再有扎小人咒宝玉等粗劣行径,与女儿探春给人落落大方,优雅娴静的印象迥乎不同。就连探春革弊时容不得半点风声、半点差错的情况下,当着外人的面命探春给自家多些好处。探春早已被下人的视而不见憋得心火,此时又一刺激,免不得与赵姨娘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那时,探春作为庶出的三小姐,只能认正室夫人做母亲,因此,赵姨娘多少有些轻蔑、不满。可探春也并不是对人人都“笑脸相迎”,触碰她底线时,也不吝以言语为矛,才智为盾。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女子,同时也是封建家族中的“不幸儿”:有才有智却无运,失亲失意偏得郎。

  毕竟血浓于水,娘俩囿于嫡庶分明的身份限制,为人处事的偏差关系闹僵,可终待探春像王朝的棋子被迫远嫁乘船离家时,她嘶哑着对她叫了一声:“娘!”,二人相拥而泣;赵姨娘望着探春的背影,眼中蓄满泪水,迫切的手挥舞着挽留她。一幕幕,是真情流露,也是曲的印证。

  《红楼梦曲·分骨肉》有言:“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一介才女的远逝,似乎昭示着在制度礼俗之下个人的渺小与无奈,可她聪敏勇敢的追求志向的精神却值得被铭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楼梦开篇之时,贾府已繁盛四代,日渐式微,子孙多已不肖。曾经国公之府的气象,只能在几位闺阁女眷身上略略窥探...
    whyone阅读 4,643评论 0 0
  •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侍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
    瘦竹斋阅读 5,199评论 2 3
  • 今天早晨告诉儿子今天是3.8妇女节,儿子高兴地对我妈:“妈妈,我送给您两朵花吧,您喜欢什么颜色?”“我喜欢...
    钧宇阅读 2,394评论 0 0
  • 祝福龙儿子,小龙女们高考顺利,得偿所愿。
    原香的夏小阅读 4,490评论 0 1
  • 〖序幕:命中注定的相遇〗 清晨,余杭镇临江路。浓厚的白色迷雾笼罩的大片房屋里,露出几处飞檐。太阳还未出来,影影绰绰...
    白羽无殇阅读 5,11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