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而立,却学无所成。
为了与00后的仔仔们在职场中竞争,被逼寻找各种教材,主动迭代自己的思想、学识、技能。
最近在读《如何成为有效的学习的高手》,以前对这类图书并不感冒,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也不错,学校也不错,工作也不错。
故步自封的心态会让自己停滞成长,也就是所谓固定性思维的人,在这个信息膨胀、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里,慢慢的成为下游的人。
当突然警醒了,想要精进,拼搏着与oo后的仔仔们争一下活力和高低时,却连最起码的如何学习都不会了。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是一本普通的书,但在一个中年大叔焦虑的时候,带来了平淡而又真切的安抚。
例如这一章:如何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时长
困惑一、什么时间是最好的学习时间
作者建议,学习的时间越早越好。
常人最有效率的时间是起床之后到晚饭之前这段时间,虽然你会认为,晚上的时间最整块,也安静,是最适合学习的时间。而白天呢,吃饭、工作、社交、运动等等,环境乱糟糟的,很容易断篇。
但实际上,晚上的时间却是效率和产值较低的。
首先晚上的时间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长,吃过饭,等你进入学习状态,一般会在8:30之后,甚至9:00,你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必须在11:00之前,甚至10:30前睡觉。那么学习的时间可能会不足两个小时,到了很晚,你睡觉的欲望会让效率和产值失去意义。
其次现在人们的重量级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都安排在晚上,还有众多的诱惑,使你往往一周内会有三次以上的夜晚学习时间泡汤。关键是,经过一天的劳累,夜晚人的身体状态和精力处在一天中最低的时刻,再加入学习这么重的脑力劳动,身体会主动的向我们提出抗诉,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要从白天,越早越好,寻找学习的最佳时刻。
对于工作一族来说,白天还有工作任务,不能明目张胆的学习,但完全可以利用上厕所、打水、通勤的碎片化时间来主动学习。最关键的是将碎片化时间串起来,形成关联和体系化的学习习惯。
提前做好学习计划,避免夜晚持续开夜车,既能保证休息和身体健康,又会使时间安排与工作生活不冲突,让自己的压力变得小很多。不然,学习任务积攒到深夜,一边要与饥困做斗争,一边要与坚持目标作斗争,往往会两败俱伤。
困惑二、在哪里学习
已经工作的人,无法与校园中的职业学子相比,没有那么优厚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
没有自习室,没有图书馆,更没有呢么成块的学习时间,但同样一个幽静、无打扰的学习环境对提升学习效果更为重要。
最理想的状态是使用物理条件将自己封闭起来,例如安静封闭的房间。但这往往是不可及的资源。
当然,在职者除了利用在家可以有主导权将自己封闭起来外,只能是结合现有的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了。
例如,午餐午休时,可以寻找相对理想的地方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将教材考入,哪怕是静悄悄的林间小道都可以背诵几个单词;通勤的车上,戴上耳机,又是一处自我的天地。等等。
困惑三、要学多长时间
这一点无须多言,劳逸结合的规律必须遵循。学习要符合人性,千万不要反人性。头悬梁、锥刺骨,是一种精神,却不是一种技巧。劳逸结合才是符合人性、符合身体规律的原则。
一般而言,整块学习时间在45分钟左右,这是被科学证明过了的,最优效率的学习时间。最长连续学习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中间要休息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