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里的DJ絮絮叨叨地聊着天气“目前,我国只有东北三省、内蒙古算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那么,真正意义的秋天是啥子呢…树叶开始变黄的时候哈…话说我每天上班路上都在观察路边的叶子呢…好吧,今天最高气温22度,最低气温11度…”连天气预报这么枯燥的玩意儿都能聊得如此欢乐,一定是内心很温暖的人吧。
年纪越大似乎越喜欢“温暖”这个词儿,尤其是在近一年多。事实上,越来越应付不来那些所谓“高冷”型的哥儿们姐们儿,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划拉划拉,身边聊得来的朋友貌似大多都是“温暖”型人格,比如:周和小马,老段老潘、茂茂两口子以及娴娴&茶茶等等。这帮人在我最“难受”的时候搭上时间精力,分时段化身成知心姐姐“温暖”着我,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当然啦,我也没啥可图的……好感动(ganxie)……好啦,俗气的话不多讲,乃(ni)们几个想要(chi)啥,尽管说,买它!
心里想着断舍离,却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堆不怎么需要的东东。收到后有说不出的欢喜,想来也是值得的。比如一个红色的马克杯,比如一包蛋黄米饼,再比如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又或者是一本叫做《这样就很幸福了》的书……还有,我竟然第一次养活了绣球,是不是该买件礼物鼓励一下自己,哈哈。
他说,活在舒适圈太久,经常容易懒掉,不爱做工作就这样先做着吧, 不爱的人就先这么处着吧,不喜欢的衣服先穿着吧……就这么陷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忘记了怎样去挣扎,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挣扎。想去的地方走不了,想爱的人不敢爱,想辞的工作不甘心,想写的文字动不了笔……开始纠结人究竟是应该有点心气儿还是甘心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活(couhe)着?她说,行动是抵制焦虑的正确方法,也是唯一方法。蹲在墙根儿暖暖和和晒太阳是舒服,却永远无法跳出“猴子思维”,继续喂养它还是接受或者改变,你自己决定。
我觉得,还是“挣扎”一下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