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阁位于椒江城区白云山上,始建于2007年1月,2011年春节落成开放,成为了一个受游客欢迎的新景点。白云阁高35米,系“明五暗七”结构的方形仿唐式楼阁。整个景区由白云阁和沧海云帆、古城风韵、世纪晨钟3个次要景点组成。
在2011年春节白云阁刚落成开放时,我曾登上过,这五年来虽多次爬白云山锻炼路过此阁,却一直未再进入。5月30日天气阴沉,我从白云山隧道处上山,计划从星星广场处下山。然而快到白云阁时,天空乌云密布,突然下起大雨来,只好在此避雨。眼看一时晴不了,借此机会重新登上白云阁,仔细研读并抄录周边楹联。白云阁上上下下, 里里外外,包括牌坊、游廊等处楹联大约有30副,均系书法名家所写,篆、隶、正、行、草齐全,各具特色。现对其中几副楹联的出处进行了一番考证,与同好者共享,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白云阁南台阶牌坊上“琼楼仙阁”四字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卢乐群题写,牌坊正面两侧“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由中国书协理事王冬龄题写,出自宋朝诗人杨蟠《甘露上方》诗句。杨蟠(约1017~1106年)北宋官员、诗人,章安人。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元佑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杨蟠为通判,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平生作诗数千篇,有《章安集》,可惜大半诗作已散失。
甘露上方
沧江万景对朱栏,白鸟群飞去复还。
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
银河倒泻分双月,锦水西来转几山。
今古冥冥难借问,且持玉爵破愁颜。
牌坊背面两侧 “万里苍茫空碧落,三山缥缈接青霄”,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剑丹题写,出自王士性《舟次海口》诗句。王士性(1547~1598年), 临海城关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正卿,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舟次海口
蒹葭秋水木兰桡,挟客来观海上潮。
万里苍茫空碧落,三山缥缈接青霄。
西风木落惊帆影,南极星明射斗杓。
目断扶桑天外尽,何烦鞭石驾危桥。
阁楼底层正南面外廊柱的对联“云开远岫分朝爽,日上遥天纳曙霞”,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题写,录自明朝何邦杰诗句。正南面内廊柱上,还有两副对联。其一外侧对联:“长天云净空千里,沧海烟开市万家”,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题写,录自清代诗人陈硕《登金鳌山怀古》诗句。其二内侧对联:“击楫放歌红树晚,振衣长笑白云闲”,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雁君题写,录自明代戚存心诗句。戚存心(1368~1407年),临海人,明洪武时曾官至礼部侍郎。
阁楼底层东侧门口有联:“翠竹万竿藏世界,碧桃千树护楼台”,由中国书协理事蔡祥麟,出自明代王从鼎《游委羽山》诗句。王从鼎(1451-1506年),明古宅(洪家上洋桥)人,明成化十三年举人,弘治十四年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西侧门口有联“庭树扶疏聊蔽日,阶台斑驳自成文”,由中国书协理事刘恒题写,出自徐元白诗句。徐元白(1893~1957年)系海门人,善诗文、书、画,工山水及兰,尤精古琴。
阁楼北面有三副对联。第一副,外廊柱对联:“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题写,录自北宋乡贤杨蟠《陪润州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诗句。第二幅,内廊柱内侧对联:“浙海风和横舴艋,越山春尽老烟霞”, 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必武题写,系录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春野》诗句。戚继光(1528 ~1588年),山东登州人,既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曾创立了著名阵法——鸳鸯阵,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时屡战屡胜,史称“台州大捷”。《春野》这首诗可能描写的就是古城桃渚风光。
春野
短竹编篱人几家,野扉傍水碧阴斜。
晴莎何意翩翩燕,淑气无私处处花。
浙海风和横舴艋,越山春尽老烟霞。
愧予不是寻芳客,夜夜严城度戍笳。
第三副,内廊柱外侧对联:“十里江涛穿北岸,千家烟火匝南天。” 由西泠印社篆刻研究室主任余正题写,系录清初诗人徐传瑗诗句。徐传瑗,天台人,曾客居海门。
篇幅所限,其它楹联的出处就不在此一一叙述了。总之,白云阁的楹联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