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出生在全国上下为温饱问题烦恼的50年代,那个时候大家普遍都很穷,尤其是农村,真的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得益于奶奶的精打细算和全家上下的努力,总算熬了过来,并且一步步、一点点好起来,没有经历过其中的辛酸困苦,在我们听来还是很励志的,充满了正能量。
据老爸讲,其实也不是每家都那么穷,比如奶奶的邻居**奶奶家,他们家一直很富裕,吃穿不愁,还有余钱,这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有钱就是奢侈的。老爸通过观察发现了**奶奶家的一些小秘密,一是他们家的收入来源很多,不像我爷爷家,只有每天去挑货才有收入,某天天气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就没了收入,**奶奶家除了跟大家一样种村集体土地外,还自己开挖了一些荒地,种一些番薯、大豆、玉米作为补充粮食;学了做石碑的手艺,换取一些现钱;愿意把粮食借给别人,别人还的时候会多还些;房前屋后都种上经济林,平时都不需要打理,一切交给大自然,时间到了,树木成材就有收入了,二是他们家有钱但是还是非常节省,基本还是和大家过的差不过,偶尔倒是接济下我奶奶家。这就是老爸最初的理财意识,用今天的话来讲,**奶奶家做到了科学理财,开源节流兼顾,增加被动收入,这个发现让老爸很惊奇,并开始用一生来践行。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老爸说服全家开荒,把村里人家都不要的地方都开挖出来,种上番薯和玉米,为什么种番薯和玉米呢,因为家里人口多,番薯和玉米相对产量高,又易于保存,全年都可以吃。老爸说服爷爷尽量让家里小的孩子去上学,他自己也坚持上夜学,并打定主意要当兵。本来奶奶舍不得,但是拗不过,还是勉强同意了。在部队,老爸开了眼界,发现人和人差距很大,更知道了知识、技术的重要性。退伍后,老爸一门心思想学技术。那个年代,农村最流行、最前沿的技术恐怕就是开拖拉机了,十里八乡只有一两台。于是,老爸天天去磨村干部,时间长了,村干部也没办法,给了他一个培训名额。一起去培训的好几个人,除了老爸没正经八百上过学,其他人学历都还挺好。结果,一起去培训的人只有老爸考出了驾驶证。这件事情,对老爸影响很大,给了他非常大的自信。以前觉得没什么,自己考过驾驶证以后才知道,真是非常不容易,何况是对没有正经上过学的老爸,以前考驾驶证并不像现在那么简单,还要懂得原理,会维修。在这一点上,老爸是让我们觉得很自豪。老爸当上驾驶员后,家里的收入一下子高了起来,当时他一天拿的工分、工钱能抵好几个壮劳力。后来,老爸也让几个叔叔也去学了拖拉机驾驶,并且最早自己买了拖拉机,那时候车子少,跑运输是高收入行业。
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家就建了砖瓦房,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虽然老爸跑运输的收入很高,但是老爸还坚持种地,当然,这个活落在我妈的头上。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有些地因为石头多,引水难,大家都不想要,村里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分的时候面积多一点。我们家要了这些地,把石头清理掉,耕出来种粮食。粮食够吃了,就种了一些桔子,还养了很多的鸡、鸭,鸡蛋、鸭蛋存到一定数量时,拿到城里去卖。小时候,村里有个小代销店,很多人去买烟酒、糖等生活必须品,都是赊账的,要等到下半年卖了商品粮或年底杀了猪才能还钱,或者直接拿鸡蛋去换东西,挣现钱在当时的农村是很难的。90年左右,开办了村里第一家乡镇企业,当时的人工很便宜,很多人都上门求工作,根本不缺人手。企业是和朋友合伙办的,为了能够废物再利用,同时开办了一个砖厂。安装了全镇第一个大型地磅,防止有些驾驶员偷工减料也保障一些实诚的驾驶员的权益。另外,买了中型拖拉机,雇人开。由于倒掉的废料里还有一些小的原料,老爸把原来倒掉的废弃材料承包给其他人筛选,筛选后的材料才拿来做砖,增加一份收入。那几年,家里的收入增加很快,即便这样,老妈还是要承担繁重的农活,还有我们,周末都是干农活或者到厂里帮忙。期间,还承包了村里的鱼塘。
时间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全国到处都充斥这三角债,因为产业链比较低端,产业同质化和恶意竞争很激烈,企业没那么好办了。之后,老爸又办了几个企业,都没怎么赚钱,于是便把厂子卖了。其中有一个小厂子的土地被征用,爸妈办理了养老保险,之后一次性补缴了养老保险费,解决了养老问题。
2005年后,老爸基本把精力放在家里了,本来家里就有一些农机,又添置了一部分,还买了一辆小型挖机。我的老家是在一个工业园区内,相对经济条件较好。2000年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道路硬化、污水治理,小型挖机很受欢迎,一天的收入好几百甚至上千,但是也比较辛苦。大家条件好了,都愿意使用农业机械,每年农忙季节,老爸的农机生意也很好。家里的桔子,几十年来也一直种着,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对于卖桔子,也很考验智慧,由于信息不对称,年前年后的价格会差很多,选择卖的时间很关键,老爸一般会观察一下市场情况,然后逆向操作,大部分时间都能卖个相对好点的价格,少数时候也会走眼,碰上大形势不好的时候也只能贱卖。
2010年左右,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买了房子,年轻人都住到城里去了,村里住着的基本是老人,除了种点自己吃的粮食外,都不愿意种了。种了一辈子的地,有些人不愿意抛荒,主动找到老爸,免费给老爸种,就这样,老爸被动拥有了一家小型家庭农场,主要还是种粮食为主。有了家庭农场后,家里的农机都利用的起来,这一块省下不少开支。另外,国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有一定的补贴,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收入。农闲的时候,老爸就自己带点粮食、蔬菜及其他土特产到城里卖,结识了好多朋友,积累了很多回头客,每天去半天,好的时候也会有好几百的收入。现在每年自己产的米很大一部分都是回头客和老爸自己在菜市场卖掉的,比卖给粮食加工企业多几毛一斤。考虑到年纪越来越大,近些年,老爸开始在自留地、自留山上种了很多经济林,如杉树、白杨等,经过几年的发展,好多都快成才了。每次看到这些树,老爸都特别开心,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样。
老爸这辈子,很辛苦,但是在经济方面没让我们受过苦,也没让我们在养老方面有经济压力,在这一点上非常感激我的父母。这两年,老爸老妈的生活方式变了,变得比以前更讲求生活品质,空闲的时候会出去旅游,尝试一些新东西。老爸经常给我们讲,“有的时候要想到穷的时候”,“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瞧不起那些靠阳光雨露生长的东西”、“不同的阶段要赚不一样的钱”……用最质朴的话道出了理财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