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是关于不同商业网模型创业的优劣探讨,研究采用的团队资料有128个,各团队的产品特性均有所不同,涵盖有社区、云端应用、软硬结合、游戏、生活娱乐、商业服务等。
首先介绍概念:
一、市集型
市集型模式,价值核心在于流动性,让买卖双方可利用网络快速交易,平台本身只负责管理,不需要产品库存、推销跟配送,不提供商品内容而是由卖方提供。当有越多产品信息时,可吸引更多买家使用,因其价值与买卖方数量有关,平台需重视社区互动设计,确保使用者遵守平台规定,是买卖双方创造信任的关键要素,当完成交易平台抽取部分佣金或赚取网络广告收入。
由于平台中众多产品种类跟充分的商品信息,需保障买卖双方交易的安全,如进行买方身份认证或评价回馈系统,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加买家对交易的控制,为双方创造价值。通常卖方提供的产品品质或数量差异较大,由于产品议价耗时耗力,该类型适合价值不确定或容易改变的产品,交易形式跟商品种类及价格皆由买卖自由决定,像淘宝网、链家地产即是市集型商业网。过去因交易成本较高使得买卖双方数量受限,例如古董收藏;或者因买家价格高而感到挫折的市场,例如旅游、汽车、房地产,是市集型商业网机会点。
二、聚集型
聚集型模式,核心价值在于便利性,企业需提供产品销售与服务增值,针对特定产品跟市场区隔,提供专家协助、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差别订价、品质保证及配销服务的便利性,让制造商直接接触顾客,产品通常有预定的价格。
企业可以根据顾客购物信息,分析顾客行为,调整产品组合、促销策略等,并提供顾客自行组织信息的功能,针对买家偏好来决定内容,协助顾客将获取的信息,分享到网络社区中,创造社区效应。聚集型平台的成功关键在于,不断优化使用者经验,针对顾客购买行为调整管理策略,建立社区效应并保障顾客服务的品质。像Amazon即是聚集型的商业网。
三、价值链型
价值链型模式,核心价值在于消费者导向,企业通过网络技术,提高效率、弹性并降低成本,创造整合价值链活动的网络平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邀请顾客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提供客制化服务,快速解决顾客问题。
企业将非核心工作外包给其他合作伙伴,建立整合性的信息架构,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合作伙伴间信息可以流通,并针对顾客需求精准反应,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行政流程减少,降低人事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而获得价值,而企业本身即专注在价值创造的途径及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像Dell、Cisco、IBM即是价值链型的商业网。
四、联盟型
联盟型模式,核心价值在于分工合作,企业提供使用者互动、合作的虚拟空间,让资源可以公开分享,针对实体产品、特定主题事件或者单纯的社交活动,让使用者可以贡献自己的价值并享受他人回馈,由于使用者回馈具有真实性,当使用人数增加时,平台内容的质量会提升,进一步吸引更多人使用,使其平台价值随之增加,创造出网络效应,如何有效增加联盟成员并创造成员间的互动是成功关键。由于联盟成员都是自愿参加,因此,确保成员偏好一致及联盟规则的执行相当重要,通过公开表扬或奖惩进行联盟的维护。像网络游戏、优酷土豆即是联盟型的商业网。
五、配销网络型
配销型模式,核心价值在于信息流、金流、商流的交换与传递,通过信息科技,制定标准架构,将顾客所需的信息进行切割跟储存,依照顾客需求分次递送,将资源做更有效分配利用创造价值,使信息透明化并提供基础服务给顾客、网络平台及内容供应商。成功关键在于水平整合其他商业伙伴,提供给顾客最适合的服务,及创造网络效应。像是支付宝、云服务即是配销网络型。
中间的内容摘录自这一年当中专栏文章有关创业起步的内容——
在创业之前,其实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先认清自己是哪一种创业者——“先天”还是“后天”。
创业有四种类型:
1、复制型创业
复制其他公司的经营模式,创新的成分很低。实际上创业公司中属于复制型的比例很高。
2、模仿型创业
虽然创业的领域是成熟市场,但这种形式的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还是具有很大的冒险成分,就像程序员去开饭馆一般,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学习过程长,犯错的机会高,代价也较昂贵。
3、安定型创业
这种形式的创业,虽然为市场创造了新的价值,但对创业者而言,本身并没有遭遇太大的改变,做的也都是比较熟悉的工作。这种创业类型强调的是创业精 神的实现,也就是创新的活动,而不是新组织的创造。很多大公司的团队在开发完一个产品之后,出来开发类似的新产品即是此种。
4、冒险型创业
这类型的创业除了对创业者本身的转变大,不确定性高;因为创新,也面临很高的市场不确定风险。这一类型是难度很高的创业类型,有很高的失败率,但成功所得的报酬也很惊人。
通常来说,创业公司所创造的新价值都是由少往多的方向移动,主要的差异在于创业者个人应对情势的变化所采取的改变。天生适应创业的人,在创业后其个人的改变是由少变多的,他们在刚开始时对于创业机会、资源及团队等掌握度并不充足;而后天的创业者则相反,掌握程度越高个人改变的需求就越少。也就是说在象限图中,先天创业者容易向上方向迁移,而后天创业者容易向下方迁移。
经常有人跟我说想创业,但是相关经验没有,我就问为什么想做?答案通常是“有兴趣”、“行业发展好”、“我认识很多朋友在做”之类的,兴趣是重要,但只靠这个是绝对撑不过创业时会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经验”却往往能让你快速的找到解决的方向。
创业这件事,有太多人都走过弯路,抛洒过狗血,包括我自己。出于很真诚的态度,如果不想浪费生命,请务必回答下面的四个问题——
>>>>1、你明确你的目标吗?
你为什么要创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不论是什么原因创业、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写出来,而且要非常精确,像打算在3个月内完成产品、或要在半年内达到每月30万元的营收;不要只用想的,因为用想的很模糊,当你“写”下了目标,你的生活重心、思考方式、花钱的方式等等,都会绕着这个目标打转;这就像很多人总是说“我想要很有钱”,但一直没有富有起来,因为只有想并没有做,而且也没有一个精确的目标,于是几十年来也都只在想的阶段。
然后用Excel做一份支出、收入的明细,做为评估创业项目是否能够执行。表格不要写得太复杂,我们不是会计师,最好是自己一下就看得懂,旁边的人也能懂。目的是为了对创业项目有一个较清楚的概念,也能从美好的幻想里真实的感受一下现实,了解自己是否太过乐观、有没有忽略了什么事?
看这份表时,一定要注意:
a.表里不是标准的会计,只是用来初估事业能不能启动、做成。
b.这是只是初估,让脑里对项目有一个概念,并不是详细的计算,在实际经营后一定会有出入。
c.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计算方式需自行修改。
记得,要适当的悲观一点,真正开工时会比较有弹性;因通常初创业的人都想得不够周全、又或者有一些执行后才发现的问题。
>>>>2、你真的了解这个行业了吗?
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开饭馆多年的人打算要做酒店都不见得做得好,更何况做不同的行业;如果你决心要投身进来,但都没有相关的经验,我建议不要急着开始,先去找相关的工作做个3个月到半年,认真的学习,有几个好处:
a.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因为自己创业苦10倍
b.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技能、这项目会遇到的问题(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c.可以了解用户需求、工作流程、技术风险等,顺便物色自己的合作对象。
除非你很聪明、有大笔的资金,可以让你在经营的时间里慢慢学习、慢慢的烧钱,要不然不要没有经验就创业。
>>>>3、资金足够吗?
建议准备最少半年以上、一年的资金,因为基本上半年就可以知道能不能成功(当然必需每分每秒的投入);如果资金不足,明明就快要成功了,但资金却撑不到那个时候而失败,是很可惜的。而且,除了开创事业的资金外,别忘了生活资金,要计算到自己平日的生活、家庭开销,这部份关系着你未来面对事业以外的压力。
通常越是疯狂的创业者,往往越是穷光蛋,往往会到处找钱。但你越缺乏经验,越不应该拿外来的资金。花别人的钱很痛快,但也是牵制你创业目标的羁绊,原因在于:当你向外人请求资金融资时,你也得听命于他们。一开始大家有共识,还不会出问题。但发展下去呢?到头来终究是鸡飞蛋打。
而且,花别人的钱会上瘾。天底下没有比花别人的钱更容易的了。一旦花光你就会再向投资人要钱。每要一次,他们就从公司再多拿走一些,知道你发现你面临两个选择:听从安排、一拍两散,不管是哪种,都可以当自己没有创业过。此外,筹资的社交会耗费心力,在你应该一心一意打造事业的时候,这些活动让你失去了思考创业正确的目标及时间耗费。
既然选择创业,宁愿穷着失败,也不要富着饿死。
>>>>4、你能承担失败的结果吗?
这是必须要想的,为了自己也为家人,要思考真的失败之后,失去的金钱、时间、甚至原本的前途,是可以承受的吗?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将来(金钱、前途、乐趣等),也没有太多的本钱可以重来,更要去思考退场。
有的创业故事很吸引人,借钱创业,终于成功的成为一个大企业;或为了投入自己兴趣创业,而在中年丢职去了高薪的工作,最后赚得比以前还多,当然成功的案例有可以学习的部分,但成千上万失败的创业故事没有人会报导。
老实说现在的平均薪资和十年前比大约翻了一两番,但房价升了一二十倍,这是个很悲伤的年代。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拥有极低的机会成本去做出跟以往不一样的选择。而很多创业成功者也用自身的经验与经历,给一群年纪相仿但也正值彷徨或更想要做出一番结果的年轻人,给予加油与鼓励。
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许多迷惘与不安全感。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太着急。
从小的教育都给大家一个速成的心态,国外做学问准备一件事情常常是以年为单位,而不是像我们很多学生写论文几天几个月就可以达到。走在这个过程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误以为路是长得看不见尽头,但其实并不是的,中间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最后才会走向成功。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很痛苦,那就要庆幸自己是在对的路上。
我非常建议想创业,却没有在这个产业工作过的人,先去加入一家好的公司,学习个两、三年,再出来创业。
比如说互联网,虽然可以称为一个行业,但它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之下是科技,而之上则搭载了媒体、渠道、娱乐、服务等种种行业的数字化、去中间化。因此,它继承了科技对于精准的严格要求、媒体的快速变化、渠道的最后一公里战争、娱乐的大好大坏,以及服务的会员经营等诸多特性,再加上互联网独有大数据的取得、分析与应用,以及20年的发展历程,让全部知识经验被迫不断被融合、重新发明、重新使用,渐渐造就了今天这个超级错综复杂的结构。
因此,如果没有实际在这个行业里待过,要从零开始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想办法全面取得这些前缘的产业知识,并且能够化为实际策略与操作方法,事实上是非常困难,取得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常常需要在错误中学习)。而相反的,去一家已经有些成绩、规模又不会太大的公司上班,反而是取得这些关键行业知识比较低成本的方式。
如果三个条件差不多的新人,A 直接开始创业,B 先到公司上班一阵子后再出来创业,而 C 则是去大公司上班了十年才出来创业。从表面上看,一开始 A 的创业进度是领先的,因为 B 跟 C 都是去别人的公司历练。但B 经过了加速,一旦出来创业,他到达终点的时间很有可能比 A 还要快上许多。至于在大公司待太久的 C,虽然很快比 A 与 B 累积了更多的知识与人脉,但由于太晚出来,到达成功的时间却是最久的。
当然这不是一个完全精准的模型,但它相当程度描绘了我想表达的意念,直接开始创业,不仅是成本较高、成功机率较低的创业方式,也很有可能不是最快到达目标的方式。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想创业却缺乏产业历练的新人来说,先去一家优质的公司学习一阵,实在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即便你照着做了也不能保证成功,就像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过的错误依然看到大家在犯。我的路是我的路,你的路也还是你的路。但我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是,永远都不停止学习。
创业选择什么方向?这是很多人开始创业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遇到这个问题。
经营模式重要吗?当然重要!创业者在创业前最担心的事按比例排分别是:资金不够、对经营方向或投入产业没把握、找不到适合的创业伙伴、担心没有知名度、担心找不到客户、没有持续创新。事实上呢?创业后发现最困难的事中按比例排分别是:创业后才发现经营方向或投入产业错误、财务周转不灵、找不到客户、与合伙人意见不合、无创新产品和企业无知名度等。方向选错了,亡羊补牢为之晚已!
先来说第一种创业者。创业点子撞车这事情,如果是对的,叫英雄所见略同,如果是错的,叫狗熊所见略同。国内哪个互联网公司起步不是学习自硅谷?
其实真正关注的应该是“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最爱”即是最好,所以,何必在乎撞车与不撞车呢!在如战场厮杀般残酷的创业领域,当一个创业者认为他缺乏自信赢得一场硬碰硬的直接对抗,说白了,他也没有足够胆量认为自己能把方案执行到最好。
初听上去非常荒谬的点子,最后做大的确实也不少。“把你自己的房子或者一个房间租给陌生人”,我不太确定你怎么看,但Airbnb 的创始人Brian Chesky 和 Joe Gebbia最初做演示的时候,大多数VC都觉得这个想法太荒谬了。硅谷著名的顶尖投资人Fred Wilson曾经写过文章来解释为什么他错过了投资Airbnb的机会,当时 YC的Paul Graham也曾尝试说服Fred投资Airbnb,不过因为这个点子实在太诡异,Fred最后选择了放弃。他灰常后悔。
同样,阅后即焚的社交工具,是不是刚听上去也很滑稽?
有时候听起去荒谬但可能刚好满足到某一群用户的需求,并且,听起来越荒谬的想法早期就越少有竞争对手,相对成功的机会可能也越大。但是……这个想法最后能不能成功和荒谬与否一点关联性都没有。
只有“这个产品不得不做”的冲动,才是正经的创业理由。你应该能感受到这股冲动,并且认为世界上需要这么一款产品,它非得由你来完成不可。你的热情能感染员工,你自己的潜意识里也能认识到,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件事。
好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如果有很多创业想法在脑中徘徊,那就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个。因为那往往是你最爱的一个创意。当人家觉得这个想法很疯狂时,你自己心里必须对你坚持这个创意的原因如数家珍。很多人做出好的产品,或是创建了一家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是从自己本身的最基本需求出发,然后发现问题原来不仅仅出在他自己身上,别人同样也有。而当他们发现一种解决方法,同样在市场上没有更好解决方案之前,他们选择自己提供方法来解决。于是,因为一种需求变成了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自然而然的为了应付那大量需求。对部分人而言,慢慢的,创业成为选项之一。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观念,却时常让人容易忽略。不是人们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听进去。大多数公司都喜欢制造复杂性,乃至于整个行业面貌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在不断经历一个产品或服务满足越来越多需求而不断变复杂,伴随着,更专精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亦或是新产品形态诞生,原有的巨无霸迅速整合进来,拥有更多的功能。两者之间此消彼长。但事实上,大趋势一直都是在拆分。
比如说,最早互联网几乎约等于Yahoo。然后Google接管了Yahoo的搜索功能,然后Google上找人的功能又被facebook拆分,而facebook“分享照片”功能又被更专业的Instagram拆分;而通过搜索引擎找餐厅的人,后来会上点评;想找专业知识的人,现在可能去知乎。再到O2O的出现,打车APP拆分了出租车的调配、管理功能,饿了么拆分了餐厅接订单以及送餐的功能……
好的创意初始阶段切入点要尽可能的小,想法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解释清楚,并且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很重要的一点:心不要“太大”。伟大的画家梵高一直都是在“在盒内思考”(thinking inside the box),这和大家常说的跳出框框思考(thinkingoutside the box)恰恰相反。梵高喜欢直接运用手边可以找到的素材以及每天所见的平凡的主题,一找到即刻采用。谁说这种日日主题,就单一、单调?梵谷会将平凡的主题“混搭”一起,产生不同的感觉。
通常创业是来自一种经验、一个迹象、一种专业、一种理解。所谓红海蓝海,有时候取决于竞争对手是否缺乏你优势,从而让你确保竞争者短期内不会追赶上来。每进行一个新决策之前,你都必须重新审视这一点。如果竞争者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也很多,那不用怀疑,这是红海生意。要想知道进入的市场到底是什么模样,你的职责应该就是不断找出消费者需求当中的缺口,找到竞争者少,又有市场的那一块。否则,就别在家里看什么产业报告,应该多出去走走,多和人聊聊。
首先你需要大量与市场真实参与者交流,这是最基本的。与消费者、渠道、平台、合作伙伴、供应链厂商这些市场的参与者聊天,从他们的口中获得真实的情报。这个工作的重点是必须要大量的做,因为每一个市场观察者都会有他的偏差,因此你必须要广泛的吸收,才能逐渐得到整只大象的样貌。
最后,市场终究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不断变动的体系。因此,你将永远无法100%地掌握它。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可以对它做出相当准确的假设,再用实际的产品去验证这些假设。
很多时候,如果原理市场,你思考的方向可能根本就是错的。举个例子,加入你开家夜店,该重视女客人还是男客人?你一定会说要重视女客人,因为夜店满足的是社交需求,这也是Lady's Night让女士免费进场的原因。女客人多了,男性自然会跟着买票进场。但也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呢?有很多帅哥的夜店同样也可以吸引很多女性。但要点在哪呢?要点是男性比较容易掏钱出来买酒,而酒是夜店的经济命脉。酒在历史以来,都是一种象征权力的商品,而多数女性并不在意这方面的需求。
回过头来,真正意义上能否成功的关键,其实取决于创业者能否注意到一般人忽略的关键,能否有某种程度的专长或 know how。在这个创业项目上,“什么关键是只有你知道,而其他聪明人没有关注到的”。就像对于Airbnb的创始人来说,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在朋友与陌生人家里借宿,所以他们知道也相信这新体验可以带来的乐趣。如果你不能很具体地回答前面那个问题,我很难相信你走在正确的路上。
很多时候,成功的创业公司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其创始人看到其它人没有看到,而在他们看来是显而易见的想法。也许后来他们会发现,他们之前发现的那个想法确实是其它很多人的盲点,进而从这点开始努力开始。但是当成功的创业公司正式启动的那一瞬间,其大部分的创新都是无意识的。
Google的Larry Page想的不过是搜索网页,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具有技术方面的领先知识,这让他不仅发现现有搜索引擎的不足,还知道如何去改善。在随后的几年里,Google遇到的问题成为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当其它所有人都意识到搜索的重要性时,Google已经牢牢的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内,核心竞争力与之匹配时,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让你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点子本身,远远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