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句话不应该分开来理解。
“学”,并非我们之前认为的狭义的学习,而是做学问,而做学问也不是单纯指学知识,一个不识字的人,也有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随时随地学习。
做学问,要做好一生寂寞的准备。“远”字,形容知己难得,而不是单纯指远方,也可能指时间久,做学问可能需要很久才被人知道,比如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汉武帝时期才兴盛,这五百年是很寂寞的。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内心里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自己经常自省,才叫君子。
“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
明代陈眉公“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