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说“潜台词是最好的台词,必须说好”。我虽然阅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但是还犯错。
上周日晚上去朋友家里买化妆品,当我拿着化妆品走时,我想到我还没有付钱,我问了钱数,就从包里掏出钱递给朋友,朋友却没有接,可能不好意思接吧。我把四百元钱放在了茶几上,起身就要走。我提醒朋友:你把钱收起来。朋友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当我快走出门的时候,我又提醒了她。朋友说:“好,先放那儿。”我慌忙追加一句“不行吧?”朋友没有再说什么,她目送我离开。
刚下楼,我就对自己的说法感到羞愧,我经常阅读家教书,为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可是这次我却犯了严重的错误。钱放在茶几上怎么不行?这是朋友自己的家。难道是因为旁边有朋友的儿子吗?这个我曾经的学生,我怎么当着他的面这样说呢?我的话没有经过大脑过滤,无意中透露着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为自己的过错感到羞愧。
生活中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因为“潜台词不是理性思考的一个结果,而是下意识的表达。意识提升了,话语自然也就到位了。”
“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潜台词?关键是你的话语中——不,你的意识中——是否给了孩子信任和尊重。这是说好潜台词的底线。”尹建莉老师对潜台词做了最好的诠释。
生活中,我们的“观念变了,潜台词就变了,潜台词变了,孩子就变了。”
“孩子是有独立意识的人,他会对各种信息下意识地进行加工,做出自主判断,然后做出相应的意识整合和行为调整。成人一定要把教育关注点从我告诉了你什么转移到孩子接受到了什么,关注到后者,才是关注到教育。”
想到尹建莉老师的话,我急忙和朋友微信沟通我的冒失言语,朋友淡淡地说:“你想多了,小孩子不可能想那么多的。”我如释重负地说:“但愿如此吧。”其实我的内心还是不平静的,我不能原谅自己的失误。
也许孩子当时没在意我们的言谈,他是那么可爱,他见我去了,给我拿出核桃仁让我吃,他对我是尊敬的,而我却做了降低我身份的事儿。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有这样一位妈妈要和闺蜜一起去逛街,可是她的儿子正在家里写作业,妈妈不放心,说:“我和你阿姨去街上买点东西,你在家里写作业,不要看电视。”说完这些,妈妈似乎放心了,可是刚走出没多远,她需要回家拿样东西就又转回去了,她又把以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孩子淡淡地说“知道了。”其实孩子是讨厌家长反复叮咛的,言语中透露着不信任。
还有的家长因为做生意忙,孩子要零花钱时,家长让孩子自己去钱盒里拿,拿后再让家长看看多拿没有,嘴里还不忘说一句:“我的钱我有数。”既然让孩子自己拿了,就信任他一次,心里担心他多拿也不要说出来。说出来是对孩子的伤害,或许我们的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
观察孩子,信任孩子,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说话艺术,尤其是要注意说好自己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