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如何把它的价值榨得一滴都不剩?
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带一点点情色的意味但是!你可不要误会,这篇文章可是十足的干货,干得不能再干的干货。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高效阅读?
读得快就是高效吗?读得多就是高效吗?
有的人的确读得很快,同样多的书,他花的时间是别人的三分之一。
有的人的确读得很多,别人玩乐消遣时,他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样的人虽然读得快读得多,可是,半年后再次打开同一本书,却对书中的内容形同陌路。
没错,这说的就是我,可能也是你。
还有一种人,他读过的书并没有你我“读过”的多,可是,书中的那些名言案例他印象深刻,向某人推荐一本书时他条理清晰说服力强,写作需要素材时他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对“高效”的定义并不完整。
高效的真正定义:比起“快”和“多,”我们更应该注重“有效果。”
过去的我们阅读方式是线性的,看完一章就接一章,碰到写得精彩的地方,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碰到不太懂的地方,也囫囵吞枣得过且过。
不做笔记,不查资料,不划线,不思考,不输出……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读书很过瘾,没有阻力,畅快淋漓!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读得“又快又多。”
就像吃炸鸡可乐,只管填饱饥渴感,才不管它是不是干净,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营养。
你当然知道垃圾食品不能给你营养,同样地,你也应该承认囫囵吞枣式阅读对你毫无用处。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用这种方法读过再多的书,遇到了写作需要找素材的时候,还是无法信手拈来,甚至要向人推荐时,只能挤出说一句:虽然忘记了它好在哪,但是它确实是很好……
这样岂不是很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思考: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地高效阅读呢?
花了很久,我才醒悟自己过去阅读时犯的错误: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整体观念,没有问题清单,不列行动清单,不看目录,不做笔记,不写书评……
终于,木鱼脑袋开窍了:与其花费时间去做一些看不到成果的事,不如再多投资一些时间,让读过的每本书都能够看到真真实实的成果,能够多方面发挥它的价值。
废话不多说,我们这就步入正题!
第一步:看目录,捋框架。
从表面上看,这一步可以帮你了解这本书的大体结构和内容,让你更加关注想要了解的重点模块,决定哪一块需要精读,那一部分可以速读。
进一步看,你可以分析作者安排每一章的逻辑顺序,是按时间,或是空间?是并列,或是因果?
观察作者对文章顺序的安排,保存在自己的写作知识模块中,后期就可以直接运用。
第二步:做笔记,列清单。
这一步包括列问题清单和行动清单。
前者让你思考,后者促你实践。
例如:
“我要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
“我知道了哪些新概念,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我要实践运用哪些好的方法?”
……
问题清单让你有清晰的目标,将本来与你无关的内容和你密切联系起来,让你不至于沉浸在阅读的快感里无法自拔,导致关上书后脑袋就一片空白。
行动清单让你有所改变,验证作者的建议是否适用。
因此,读完每一章后就思考有哪些可以执行的方法,写在行动清单上,然后安排到日常生活中。
还有,千万别吝惜批注,通过笔记的方式,边读边与作者互动,甚至还可以“问”他一些你想了解的问题。(当然最后还是要靠你自己搜索去找到答案。)
标记下新鲜的概念、不太理解的词句,读完一章或者整本书后查资料,直到理解为止。
同时,用印象笔记分类保存这些资料,便于日后为你所用。
第三步:重读几遍
前两个步骤,想必已经让你解答了问题清单,列出了行动清单,学习了不少新的概念——这就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读一遍还不够?我感觉运用上面的方法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啊!
那么你可还没有理解“榨干一本书”的真正含义。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经在给女婿王痒的家书中写道:“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如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本书要多读几遍,每次只专注于一个主题。比如想知道古今的兴亡、圣贤的作为,专门地学习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这样的办法虽然笨一些,但是日后样样精通,与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不可相提并论。
虽然是一千年前的思想,但是放在如今仍然适用。
具体如何运用呢?
第一遍还是精读,按上面的两个步骤来。重读的时候,就可以速读了。
比如,第二遍只关注名人名言与新鲜概念。
把名言分类复制进笔记,例如:思想类,爱情类,学习类。并且写上标签,例如:幸福,人生,问题等等。
把新鲜概念联想生活经验,并且搜索具体案例,做成“概念卡片”放进笔记。
这样,未来自己需要写相关题材就可以直接搜索运用。如果多加复习笔记的话,甚至可以信手拈来。
第三遍则关注具体案例。
同样地,把故事和案例复制进笔记,并且一定要分类和标签。否则看到杂乱无章的笔记,你会毫无心思去整理,更别提去看去用了,也就浪费了之前的所有努力。
如果你听说过李敖的“剪刀剪书”与精细分类的阅读方法,那么你可能会对这些步骤有更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些做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这样,一本书三遍下来,我们有了问题清单,行动清单,名言库,案例库,概念卡,还学习到了作者安排文章逻辑顺序的方法,这是不是比读一遍但忘光光有收获得多呢?
当然,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细分主题想要理解深刻,再多读几遍绝不是坏事。
接下来,为了巩固对这本书的记忆,便于复习,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思维导图。
但是,思维导图只能帮助你不忘。学习一本书的目的不只是“不忘,”而是应用。
如何应用呢?
写推荐语是初级应用,写书评是中级应用,写文章是高级应用。
现在,你学会这个方法了吗?
不要着急着回答,看懂文章只是第一步,实践才能出真知。
别看这种读书法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因为打破阅读流畅感本身可能就会让你觉得痛苦,更别提一边看一边复制、分类笔记,查找资料了。
然而,好消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之后,你会和我一样,获得前所未有的、真正收获的快乐!
【小练习】
用上面的方法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在留言区或私聊笔者po上自己的成果,并且对这种阅读方法进行反馈或评价,与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