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现在的时代,被明确的标上一个标签,与信息时代相提并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那个不太容易理解的区块链一样,成为一个流行和感觉理所当然的定义。大众也象接受其它一切快速变化和发生的其它事物,如新能源汽车、比特币一样,没有喧哗和象蒸汽机发明时的人人围观的盛景。都是那么的自然,我们每个人都自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变成”了自媒体。
自媒体,英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信、微博、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直播平台、以及各类网络社区等。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
自媒体存在于自古的人类社会
自媒体的定义似乎是应该对应着新媒体的不断成长,而变成了可以使每一个人更大面积的传播自己的各种思想言论、对事物的反映、对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的情感,应该可以说更好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存在。但是,人类这个所谓的“自媒体”的特性,真的是现在才有嘛?从马洛斯的人的五大需求理论来看,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之后,应该是要追求归属感,这一层的需求,也叫沟通需求或是社交需求。这个需求理论如果成立,那么,人对外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言论是一直都有的,而且,一直都有很多的人喜欢把话说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所谓的自媒体,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在现在就有的。古代的时候,人类早就有了自媒体这样的特性。只是因为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所以没有被这样的定义出来。
举个几个例子:
1、想下在古代的一个旅行中,想要了解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总是会找个当地人问询下,最常见的应该就是茶楼或是饭店里的小二,他们几乎无所不知在一定范围内的信息。这样的一个交流过程,他们利用一个公众的平台(那个饭店或是茶楼)进行着信息的发布,不停的发布给所有的人。这人的功能甚至兼具搜索引擎的基础雏形,如果多跑几个城市有足够的时间,估计可以把当时社会的所有信息收集个差不多啦。
2、江湖人物,各种江湖上的传闻,甚至对某位高手的技能和血量、DPS的分析,都会随意的在很多江湖人物中听到,在这个江湖大平台上,每一位有点名头的人都是网红,而那些小人物则对他们发表着各种各样的评论,当然也有直接的对话或是书信,表示崇拜的“留言”。这应该是社群吧,在镖局的镖师平台,诗人文客的群落里,还有各种宗教的寺庙之间,是不是都有一个信息平台的存在呢。
3、中国的说书人,相声表演者,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讲故事的人,这些人每天收集自己听到或是看到的故事,然后讲给在市集或是餐厅,人流聚集的地方。这类人甚至几乎是以此为生的,他们的故事和自带的评论要独特,有吸引更多人乐章听的特性,象极了现在的网络自媒体的那些“大咖”,但是他们收入可就差远啦。
4、商鞅变法的故事,在城市口张贴告示,举办一场线下活动,招募人来搬重物绕城一周就可以得到赏金。而这个活动被一个大胆者尝试了之后,得到了圆满的成功。在之后,这个信息通过不断的“线上”传播,被很快传开去到全城,全国,甚至其它国家。这个活动营销,真的是很成功,而且完全的达到了背后的目的。这个商先生的大号被无数粉了起来,连那个走了一圈的参与都,也在城里成了红人,很多人会去问他是不是真的,得到以后感觉如何。圈粉力度100%。
5、商业活动,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不知道这酒楼是不是长年请李白先生这个当时的自媒体大咖做形象代言,或是那一顿饭是免费的,总之,这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直接把这个IP的相乘真心的是牛,“旅游景点+餐厅X李白”,让这家黄鹤楼餐厅变成了远近文明,应该是历代传颂的旅游目的地。
自媒体的本质
这样的例子,感觉可以举出来无数个,当然,不得不承认,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的通讯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所有的“自媒体”都更便利,更有效的可以发布出来,也让更加高质量的内容可以得一良好的编排和呈现,人的智慧和精神,只要有意愿,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如果被认可度非常之高,就会被很好的传播。但是,我们终归的还是要传播真正的价值或是没有价值,但是有吸引力(传播能力)的信息。
再高明的技术,也只是把人类的需求放大,加快或是增加出来一些附加的价值,而真正的实质,还是我们自己,人与人之间的那些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