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得很焦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习惯性地把每个选择都看作对错、好坏、奖罚、成败、命运。凡是对的,都是好的;凡是错的,都是坏的。
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考编吧,在还没考编和准备考编的过程中,你的家人和周围的人总是告诉你,你一定要考上编制,考上编制就是铁饭碗、才能找好的对象,这才是你最正确且好的路。第一次考编成绩优异,但是因为“其他”别的原因失败了,于是心态崩了,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回了出生地,却一点也不快乐,因为不是自己想呆的人地方,总是想跳出来重新来过,可是一直被困在选择的结果是否是好坏上,考上是正确的,重新开始可能会考不上。就这么浑浑噩噩艰难的过着日子,一开始内心反抗的声音很大,现在就是时不时的发作,我嘲笑着自己的无能,也心疼着自己的无能为力。
正确答案的约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渗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状态慢慢沿着正确的道路展开。习惯了向正确答案看齐,我们也习惯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进行自我审查,自我逃避、自我讨伐。如此一来,我们每天的心理活动可能都很矛盾。
我们固执地认为只要围绕着正确答案发展,我们的个体生命就一定会收获最大、走得最远。在我们想象中,那些未选择的路,或不值得考虑,或艰难又没有回报,或只是死路一条。
但其实我们并不真的知道真相。因为一直追逐正确答案,我们个体生命中剩余的可能性早就被我们放弃了。
看《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时,女主先是摆脱了父母和原有的环境,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然后是艰难的和自己固有的思维斗争的漫长过程,这些的开始都是因为知识撬动了你的固有的思维,我也是如此,不怕你无知,就怕你不知道自己无知,一开始确实是不知道自己无知,当你知道了,你要开始和过去的你、你的家人抗争的时候,这个心路历程反反复复、现在也依旧一样没什么成效。
写到这脑子突然蹦出一个思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我要根本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