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评此诗用字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由此见出语言的精妙,炼字是基本功。
苦吟一向是才华平庸者写出好诗的通途,吟妥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诗》可以说是对苦吟的形象刻画,只不知这一句是否让卢先生断了须,断几多须。
贾岛为诗而瘦,一句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便苦了他三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最后请教韩愈,韩愈说了一通,贾岛却依然似是而非,左右摇摆。
杜甫诗才冠绝一代,往往恃诗傲物,然而也曾“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不炼字,而务炼句,诗的整体性大好。
然而,诗毕竟是抒情写意的文体,苦吟炼字已入歧路。汪洋恣肆者胜,性情浑深者胜。王勃写长文之前只是蒙头而睡,起身一挥而就,一字不改,《滕王阁序》至今巍然屹立。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无一字可炼,然鬼斧神工,妙手天成,让人魂飞魄扬,心荡神驰,不复自我。
观宋祁《春景》整诗:“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我倒以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宋先生着此闹字并非刻意,一时兴致,信手拈来,便成妙招。评诗者罔顾诗歌全体而专挑一字,巧则巧矣,只见出膜拜与发懵的萌态,诗意却已全失矣!